杀声沈后野风悲,汉月高时望不归。
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
【注释】:
- 吊边人:指戍守边疆的士兵。
- 沈:沉没,消失。
- 汉月高时望不归:汉朝的明月升上天空,士兵们望着月亮想念家乡,却无法回家。
- 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战士们已经牺牲或受伤,他们的尸骨在沙漠中枯干,但他们的家人仍然寄送寒衣给他们保暖。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戍边士兵的诗,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士兵们的深深敬意和哀悼之情。
首句“杀声沈后野风悲”描述了战场上的残酷景象,士兵们英勇战斗,但战争的残酷也带来了死亡。这里的“哀”字表达了作者对士兵们牺牲的悲痛之情。
第二句“汉月高时望不归”则描绘了士兵们望着明亮的月亮思念家乡的情景。这里的“高”字表现了时间的流逝,而“望不回”则表达了士兵们无法回到家乡的无奈和悲伤。
第三句“白骨已枯沙上草”,进一步描绘了战场的荒凉景象。这里的“枯”字表现了时间的漫长,而“白骨”则代表了士兵们的牺牲。这种描写更加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士兵们的深深敬意。
最后一句“家人犹自寄寒衣”则表达了士兵们的家人依然在为他们寄出寒衣的情景。这里的“犹自”表现了家人的坚持和关爱,而“寄寒衣”则代表了他们对士兵们的关心和支持。
整首诗通过对战场的景象、士兵们的情感和他们的家人的描写,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士兵们深深的敬意和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