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原画山空巉岩,峭壁枯槎人见嫌。孙位画水多汹涌,惊湍怒涛人见恐。
若教对此定妍媸,必定伏膺怀愧悚。再三展向冕旒侧,便是移山回涧力。
大李小李灭声华,献之恺之无颜色。仿佛垂纶渭水滨,吾皇睹之思良臣。
依稀荷锸傅岩野,吾皇睹之求贤者。从兹仄展复悬旌,宵衣旰食安天下。
才当老人星应候,愿与南山俱献寿。微臣稽首贡长歌,丹青景化同天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画家创作一幅秋山图的过程,通过对比不同画家的作品,来表达作者对艺术创作的理解和追求。

第一句“方原画山空巉岩,峭壁枯槎人见嫌”,描绘了一幅山峰陡峭、岩石裸露的画面,这种画面让人感到荒凉和孤独。第二句“孙位画水多汹涌,惊湍怒涛人见恐”,则描绘了一幅水流汹涌澎湃的画面,这种画面让人感到恐惧和不安。这两句诗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观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句“若教对此定妍媸,必定伏膺怀愧悚”,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能够创作出完美的画作,那将是一件令人敬佩的事情,但同时也会感到羞愧和不安。这句话揭示了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矛盾心理,既要追求完美,又要克服内心的恐惧和压力。

第四句“再三展向冕旒侧,便是移山回涧力”,进一步阐述了艺术家的创作过程。这句诗暗示了这幅作品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像移动山脉一样改变自然景观。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艺术创作的力量和神奇之处的理解。

接下来几句,诗人开始转向对其他画家的作品进行评价。大李和小李指的是两位著名的画家,他们的作品被认为已经失去了声音和色彩,无法再创造出真正的艺术作品。而献之恺之则分别指的是王献之和谢赫,这两位画家的作品虽然美丽,但缺乏真正的情感和内涵。最后一句“仿佛垂纶渭水滨,吾皇睹之思良臣”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创作出真正艺术作品的画家的期待和赞扬。

最后几句,诗人再次回到了对这幅画作的评价。诗人指出这幅画虽然只是一张简单的山水图,但却能够引发人们的深思和感慨。这幅画就像是一面镜子,让人们看到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愿景,希望人们能够从这幅画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这首诗通过对画家创作过程的描写和对其作品的评价,展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理解和追求。诗人认为艺术创作不仅仅是技巧和形式的展现,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悟。同时,诗人也强调了艺术家应该具备的勇气和毅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