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虽无适,东西亦似萍。
霞根生石片,象迹坏沙汀。
莽莽蒹葭赤,微微蜃蛤腥。
因思范蠡辈,未免亦飘零。
【注释】
匡山:即今江苏无锡的惠山东麓。船行:船在水上行驶。八首:本诗共八首,这是其中之一。南北:指东与西。适:适宜。东西亦似萍:比喻行踪不定。萍:漂浮的水草。霞根:云彩。石片:指岩石上的苔藓。象迹:指大象踩踏过的痕迹。沙汀:指沙滩上的小洲。蒹葭(jiān jiā):一种生长在水边或水田中的植物,其茎叶可以编为席子。蜃蛤(shèn há):海市蜃楼的俗称,这里泛指海上的奇观。范蠡:春秋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道家代表人物,相传他辅助越王勾践灭吴后辞官隐居于浙江诸暨,自号鸱夷子皮,后来不知所终。飘零:漂泊不定。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舟行匡山时的即兴之作,写景状物,寄寓身世之感。全诗以“东西亦似萍”起兴,点出行踪不定的境况。中间四句描绘匡山景色和海上蜃景,借景抒情,感慨时世变幻,个人身世飘零;结句用范蠡的故事作为反衬,表明自己虽也有所追求但最终还是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凉情绪。
“南北虽无适,东西亦似萍。”诗人首先感叹自己身不由己,随波逐流,无论往南还是往北都没有归宿,不论向东还是向西都是飘泊不定。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和感慨,反映了当时战乱时期人们颠沛流离的生活状况。《诗经·小雅·采薇》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句子,表现了出征将士久别重逢的喜悦心情。而此处则通过“南北虽无适,东西亦似萍”这样的诗句,传达了自己内心的迷茫和无助。这种迷茫和无助不仅仅是对于自身的感受,更是一种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刻反思。
“霞根生石片,象迹坏沙汀。”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匡山的自然景观。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他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莽莽蒹葭赤,微微蜃蛤腥。”这两句诗描绘了匡山周围环境的美丽景色。诗人通过对芦苇丛生的蒹葭和海边奇观蜃气的表现,传达了他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他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因思范蠡辈,未免亦飘零。”最后一句,诗人通过回顾历史上的范蠡等人的经历,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感慨。尽管他曾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功成名就,但却选择隐退山林,最终不知所终。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自己的一生,也难免要像范蠡一样,经历世事变迁,最终难以逃脱命运的安排。
《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以匡山之行为契机,通过描绘匡山的壮丽景色和表达对历史的回顾,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又有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