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尽疮痍,相逢相对悲。
乱阶犹未已,一柱若为支。
堰茗蒸红枣,看花似好时。
不知今日后,吾道竟何之。
【注释】
- 士马后见赤松舒道士:意思是诗人在战乱之后,看见赤松真人在野外悠然自得地行走。
- 满眼尽疮痍:意思是满眼都是战争留下的痕迹。
- 相逢相对悲:(相逢)指与友人相遇;(相对)指相拥而泣。
- 乱阶犹未已:意思是战乱尚未结束。
- 一柱若为支:意思是像一根柱子那样支撑着。
- 堰茗蒸红枣:意思是用堰水浇灌茶树,枣子熟了。
- 看花似好时:意思是看着花好像还是好时候。
- 不知今日后:意思是不知道以后会怎样。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当时安史之乱已经平息,诗人在长安作客,心情郁郁不乐,借景生情,写下此诗。
“士马后见赤松舒道士”,意思是说,经过战乱,现在才见到赤松真人在郊外闲游。这里以赤松真人的悠闲来反衬自己的忧愤之情。
“满眼尽疮痍”,意思是说,眼前一片疮痍,到处是战争的痕迹,表现了诗人对国难的深切忧虑。
“相逢相对悲”,意思是说,与朋友相见,不禁相互哭泣。表达了诗人在国破家亡、流离失所中的苦闷心情。
第三句“乱阶犹未已”,意思是说,战乱还远没有结束。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诗人在长安作客,虽然生活安定,但内心仍充满忧愁和不安。
第四句“一柱若为支”,意思是说,像一根柱子那样支撑着自己。这句的意思是说,虽然有朋友作伴,但还是不能消除心中的忧虑。
第五句“堰茗蒸红枣,看花似好时”,意思是说,用堰水浇灌茶树,枣子熟了。这两句的意思是指作者虽身在太平之世,却无心欣赏美景,反而更加思念战争时的艰难岁月。
最后两句“不知今日后,吾道竟何之”,意思是说,真不知道今后该怎么办才好。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诗人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惘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