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功未了,大道本无程。
好共禅师好,常将药犬行。
石门红藓剥,柘坞白云生。
莫认无名是,无名已是名。

这首诗由四明闾丘道士所作,表达了他对修行和道法的深刻理解。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首

  • “三千功未了”:指修行者在大道上仍需努力,未能达到完全的境界。
  • “大道本无程”:强调了修行的非阶段性性质,认为真正的道并不受任何外在规则的限制或约束。
  • “好共禅师好”:与僧侣交流、探讨,寻求精神上的指导或启示。
  • “常将药犬行”:比喻以药物辅助修行,可能指通过服用特定的草药来辅助修炼。
  • “石门红藓剥”:描述自然景观,暗示修行者的修为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可以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 “柘坞白云生”:描绘自然环境的美丽与和谐,反映出修行者内心的平和与清净。
  • “莫认无名是,无名已是名”:表达一种超越常规认知的境界,认为真正的内在修养并不需要外在的形式或标签来证明。

第二首

  • “三千功未了”:继续强调修行尚未完成,需要不断地努力和修炼。
  • “大道本无程”:重申了道的无限性和超越性,修行者应追求的是内在的悟性和成长而非外在的成果。
  • “好共禅师好”:表示与僧侣的交流与学习对于修行的重要性。
  • “常将药犬行”:可能指的是使用药物辅助修行,但这里更侧重于精神层面的修养。
  • “石门红藓剥”:与第一首相同,这里的自然景观象征着修行者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 “柘坞白云生”:同样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面,反映了修行者的心灵状态。
  • “莫认无名是,无名已是名”:再次强调了超越外在形式的重要性,真正的成就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修行过程的描写,表达了对修行深层次理解和实践的探求。诗中通过对比“三千功未了”和“大道本无程”,强调了修行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超越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固定的目标或终点。诗人鼓励人们与僧人交流学习,通过药物辅助修行,但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炼和感悟。诗中的自然景观描绘和哲理思考,共同构成了一幅关于修行和内心世界的美好图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