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报田中有黑虫,一家斋戒减仙容。
分忧若也皆如此,天下家家有剩舂。
”`
谁报田中有黑虫,一家斋戒减仙容。
译文:
有人报告说田中有黑虫,整个家庭因此斋戒以减轻神的威严。
注释:
“谁报”意思是“谁报告”,“田中”指的是田地里,“有黑虫”指的是发现黑虫子,“一家”指代的是整个家庭或村庄,“斋戒”是古代的一种宗教仪式,意即停止一切世俗活动,专心向神明祈祷,“减仙容”是指因为斋戒而减少了神仙般的威严或形象。这句话表达了一个突发的事件导致家庭进行某种形式的宗教活动,可能是为了表达对神明的敬意或请求神灵保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小村庄因发现黑虫而进行的斋戒活动,反映出农村地区对于自然灾害和超自然现象的应对方式,体现了人们对于神灵的敬畏以及在困难面前寻求庇护的心理。诗中的“斋戒”和“减仙容”等词汇,不仅描绘了具体的宗教仪式,也反映了古代人对于自然环境和超自然力量的尊重。同时,这首诗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信仰观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为研究唐代社会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归东阳临岐上杜使君七首(其一)
译文:
谁报田中有黑虫,一家斋戒减仙容。
分忧若也皆如此,天下家家有剩舂。
注释:
“谁报”意思是“谁报告”,“田中”指的是田地里,“有黑虫”指的是发现黑虫子,“一家”指代的是整个家庭或村庄,“斋戒”是古代的一种宗教仪式,意即停止一切世俗活动,专心向神明祈祷,“减仙容”是指因为斋戒而减少了神仙般的威严或形象。这首诗描述了由于发现田中有黑虫,整个家庭进行了斋戒,以表示对神明的尊敬。
赏析:
这首诗继续讲述了发现黑虫后的家庭行为。“若也”在这里可能是指如果有人、如果这种情况被其他人知道,那么整个社区或村庄都会采取类似的行动——斋戒。这种普遍的反应表明了村民们的共同信仰和对神灵的普遍尊重。诗中的最后一句“天下家家有剩舂”,暗示着这种习俗不仅在一个地方存在,而是整个国家甚至每个家庭都可能有这样的做法。这显示了古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贯休(832—913),唐末诗僧、画家。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7岁出家,一生游历过许多地方,先后依 钱镠 、成汭,后往南岳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