慵甚嵇康竟不回,何妨方寸似寒灰。
山精日作儿童出,仙者时将玉器来。
筠帚扫花惊睡鹿,地垆烧树带枯苔。
不行朝市多时也,许史金张安在哉。
《山居诗二十四首》中的诗句“慵甚嵇康竟不回,何妨方寸似寒灰。山精日作儿童出,仙者时将玉器来。”的译文是:“我多么厌倦于世俗的纷争啊,像嵇康那样的生活并不需要我去追求。即使如此,我的内心仍然如同被寒霜覆盖的方寸之地。”
关键词解释与赏析:
- 慵甚嵇康: 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纷扰和名利场的厌倦,嵇康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人,以其高尚的品格而著称。诗人通过提到嵇康,暗示自己虽然身在尘世却心向往之。
- 方寸: 古代常用以代指人的内心世界或心思。这里比喻诗人内心宁静如冰的状态,不受外界喧嚣影响。
- 寒灰: 形容内心的平和与超然,如同冰冷的灰烬,不随外物改变。
- 山精: 指的是山林中的精灵或者仙人,通常代表着超自然的存在。
- 儿童出: 暗喻有如孩童般的天真无邪,也暗示着某种纯真或未被污染的状态。
- 玉器来: 使用玉器作为象征,意味着高洁、纯净或美好的事物。
- 筠帚扫花惊睡鹿: 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景象,一个清洁的扫帚扫除花叶,惊动了沉睡的鹿。
- 地垆烧树带枯苔: 描写了一个荒凉的场景,炉边的土壤烧焦,树木上挂着干涸的苔藓。
- 不行朝市多时也: 表示不愿参与世俗的繁华与交易,选择远离喧嚣的城市生活。
- 许史金张安在哉: 引用历史人物许由、史鱼、金匮、张华的典故,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状态。
贯休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隐逸的高洁情怀,反映了他对纷扰世事的不满及对心灵净土的向往。整首诗充满了禅宗意味,表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解脱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