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钵罗花万劫春,频犁田地绝纤尘。
道吾道者相招好,不是香林采叶人。
优钵罗花万劫春,频犁田地绝纤尘。
道吾道者相招好,不是香林采叶人。
此诗以“道情偈三首”为题,是唐代诗人贯休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家思想的理解和向往,以及他在现实生活中对自然和谐、心灵宁静的追求。
“优钵罗花万劫春,频犁田地绝纤尘。”这一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自然和谐的景象。优钵罗花在万劫中依旧绽放,象征着永恒的生命和无尽的希望。而农民辛勤耕作,铲除杂草,使得田地变得干净整洁,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以及人们应该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道吾道者相招好,不是香林采叶人。”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向往。他认为只有真正理解并践行道家思想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这里的“香林”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的仙境或理想的生活环境,而“采叶人”则指那些追求表面享受、缺乏内心修养的人。这两句诗批判了那些只追求物质享受、忽视精神境界提升的人,提醒人们要重视内心的修养与成长。
“非色非空非不空,空中真色不玲珑。”这一句是对佛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哲学观念的诠释。它指出,一切现象都是虚幻的,但同时又具有真实的一面。这种观点既揭示了世界的复杂性,又强调了人们在面对现实时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这两句诗启示读者要超越表象,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内涵,从而获得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和体验。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人类、心灵等多重主题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道家思想和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和认同。它鼓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珍视自然、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宁静,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警惕表面现象背后的虚幻与浮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