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后霜髭出,衡门寂寞中。
蠹侵书帙损,尘覆酒樽空。
池暗菰蒲雨,径香兰蕙风。
幽闲已得趣,不见卜穷通。
【注释】
书蔡隐士壁:写在蔡隐士的墙壁上。蔡隐士,指陶渊明。
蠹(dù)侵书帙损:蠹虫蛀坏了书箱。蠹(duò),古代把蛀食书籍的小虫叫蠹虫。
酒樽空:酒坛子空空。
菰蒲:水生植物,生长在池塘中。
径香兰蕙风:小路上飘荡着兰花和蕙草的香味。径,小路;香,芳香。
已得趣:得到乐趣。
卜穷通:比喻探求名利。
【译文】
病后胡须长了出来,衡门之中显得十分寂寞。
蠹虫蛀坏了书箱,酒坛空空没有酒。
池里的菰蒲被雨水淹没,小路上散发着兰花和蕙草的香味。
幽静闲适的乐趣已经得到了,不再追求功名富贵。
【赏析】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作者自注云:“予尝过蔡君谟之居,有《书蔡隐士壁》一诗。”这首诗是诗人到访好友范仲淹旧居而写的。
首联“病后霜髭出,衡门寂寞中”,点题,表明了时间、地点、人物及环境。“病后”二字暗示了诗人此次访友的心情与目的——探询友人近况。“霜髭出”说明诗人已是头发花白的老人。“衡门寂寞中”点明了诗人所处之地为友人隐居之地,也透露出诗人此时心境的孤寂。
颔联“蠹侵书帙损,尘覆酒樽空”,写诗人来到友人故居,见其生活清苦。“蠹”指蛀书虫,古人常用来暗喻人世间的虚妄。“蠹”字在这里既指书,又指人。“尘”指尘土,此处用来形容诗人所见的荒凉景象,也暗指自己身处的环境。
颈联“池暗菰蒲雨,径香兰蕙风”,写诗人漫步至友人书房前的池塘边,看到满眼荒芜景象,心中顿生凄凉之情。“径香兰蕙风”中的“香”与前文中的“空”、“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友人故居荒凉景象的感慨。
尾联“幽闲已得趣,不见卜穷通”,写诗人在友人故居中感受到了一种超然脱俗的境界,他感叹道:既然已经领略到了这种境界,那么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又何必在意呢?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名利看淡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全诗通过对友人故居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在探询友人近况时的心情变化。从一开始的孤寂失落,到最后的豁达开朗,诗人的内心世界经历了深刻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