丱岁遨游在此山,曾惊一石立山前。
未能显瑞披榛莽,盖为平凶有岁年。
昨返锦门停驷马,遂开灵岫种青莲。
三吴百粤兴金地,永与军民作福田。
【注释】
丱岁:指童年。丱,同“髫”,儿童的发髻。遨游:漫游。一石:指石镜山。曾惊:曾经使……惊讶。披榛莽:长满了榛树野草。盖为:是因为。平凶:平息祸害。有岁年:有了年头。
昨返:昨天回。锦门:指京城长安。停驷马:停下车子。遂开:于是打开。灵岫:山中幽静的地方。种青莲:种下莲花。三吴:泛指今江浙一带地区。百粤:泛指广东、广西一带地区。金地:黄金地带。永与军民作福田:永远给军民造福。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年轻时在石镜山下游玩,并写下诗篇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他回忆自己年少时曾到过此地,曾在山顶上看到了一块奇形怪状的大石头,这块石头矗立在山的前方。他当时并没有把它当作祥瑞之物去对待,只是认为它能够平息祸害,因为山里已经长满了榛莽,所以他才没有把它当回事。后来,他在一天早晨,忽然想到自己曾经在石镜山看到过这块大石头,于是便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他没有想到的是,这首诗竟被传颂开来,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来到这个地方,希望能够亲眼目睹这神奇的石头。他们纷纷表示愿意为这块石头献上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希望能够为当地的军民造福。而诗人也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作品终于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和赞赏。
这首诗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咏史之作,它通过对石镜山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它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