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雠、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雠、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注释:

  • 公:指范仲淹,即文中的“公”。
  • 至和中:指的是宋朝仁宗皇帝的年号至和年间。
  • 武康之节:指范仲淹担任的武康县(今属浙江)知州一职。
  • 相州昼锦堂记:这是一篇记录了范仲淹政绩的文章。
  • 昼夜锦堂:指范仲淹在相州治理政事的地方,后来建造的一座华丽的大厅。
  • 刻诗:在石头上刻写诗歌。
  • 夷险一节:指范仲淹在政治上能够处变不惊、遇难不惧。
  • 社稷之臣:指范仲淹作为国家的重臣,为国家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 邦家之光:指国家因范仲淹的功绩而昌盛。
  • 闾里之荣:指范仲淹为地方百姓带来了荣誉。
  • 登公之堂:指作者有幸进入范仲淹的大厅,聆听他的教诲。
  • 幸:幸运地,有幸。
  • 窃诵公之诗:作者私下里学习范仲淹的诗。
  • 乐公之志有成:作者对范仲淹实现政治理想感到高兴。
  • 书:书写,这里指创作这篇文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