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薄霭过清明,减尽重裘觉体轻。
正午轩窗无树影,乍晴阡陌有莺声。
酿成西蜀鹅雏酒,煮就东坡玉糁羹。
扪腹翛然出门去,春郊何处不堪行?
晚春感事
和风薄霭过清明,减尽重裘觉体轻。
正午轩窗无树影,乍晴阡陌有莺声。
酿成西蜀鹅雏酒,煮就东坡玉糁羹。
扪腹翛然出门去,春郊何处不堪行?
注释:
- 和风薄霭: 温和的春风和轻薄的雾气,形容春天的气息。
- 清明: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季,此时天气渐暖,万物复苏。
- 减尽: 减少。
- 重裘: 厚衣,指冬天穿的衣物。
- 正午: 中午时分。
- 轩窗: 窗户。
- 树影: 树的影子,表示没有阳光照射。
- 莺声: 黄莺的鸣叫声。
- 酿: 酿造。
- 鹅雏酒: 用大雁幼崽制作的酒。
- 玉糁羹: 一种以米粉为主料,加入各种调料制成的羹菜。
- 扪腹: 摸摸自己的肚子,比喻思考或反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个人情感体验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春天的气息、自然的变化和内心的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自身的感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第一句“和风薄霭过清明,减尽重裘觉体轻”,诗人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风细雨,薄雾蒙蒙的景象。这些景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也带来了凉爽的感觉。诗人用“减尽重裘觉体轻”来形容春天的气息给人们带来的舒适感,暗示着春天给人带来的喜悦和轻松。
第二句“正午轩窗无树影,乍晴阡陌有莺声”,则描述了正午时分的景象。诗人坐在轩窗下,透过窗户看不到树影,但听到鸟儿清脆的鸣叫声。这种对比让人感到春天的气息更加浓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美好感受。
第三句“酿成西蜀鹅雏酒,煮就东坡玉糁羹”,则是诗人对美食的赞美。这里提到了“鹅雏酒”和“玉糁羹”,都是四川地区的特色美食,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通过品尝家乡的美食,诗人感受到了家乡的味道,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扪腹翛然出门去,春郊何处不堪行?”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在春天的郊外走走停停,欣赏着美丽的风光,感叹着生活的丰富多彩。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