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开松径几层阴,一勺寒泉洗客心。
高处天风吹面冷,险边石磴警人深。
祠尊范像香烟润,碑刻唐诗藓晕侵。
鸟道更通幽绝处,恨无足力可登临。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要求考生先翻译出诗句,然后结合注释和题目的要求进行赏析。

【答案】

译文:踏开松径几层阴,一勺寒泉洗客心。高处天风吹面冷,险边石磴警人深。祠尊范像香烟润,碑刻唐诗藓晕侵。鸟道更通幽绝处,恨无足力可登临。

(1)“踏开松径几层阴”:踏开松林小径上层层的树阴。

(2)“一勺寒泉洗客心”:捧起一勺冰凉的泉水来洗去游子的心肠。

(3)“高处天风吹面冷”:站在高山之上,天风吹拂着面部感觉寒冷。

(4)“险边石磴警人深”:在陡峭的山崖旁石级很险,使人感到深不可测。

(5)“祠尊范像香烟润”:庙里供奉着唐代诗人杜甫的铜像,烟雾缭绕,显得十分滋润。

(6)“碑刻唐诗藓晕侵”:碑上刻着唐代诗人杜甫的诗,苔藓爬满其上。

(7)“鸟道更通幽绝处”:更为艰险的是那飞鸟才能通过的山路,通往那最幽静的地方。

赏析:

此为五律八句,首联写登山时的情景;颔联写登高望远所见景物;颈联描写山中古庙及碑刻;尾联写登顶后所感。此诗以“游”为主,全篇紧扣“游”字,从登山开始,到登顶、回望一路写来,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首联“踏开松径几层阴,勺寒泉洗客心”,开门见山地交代了作者游天平山白云泉的缘由——为了消解羁旅之愁。“踏开”二字写出了诗人攀登的艰难,“几层阴”则描绘了山林间云雾弥漫的景象。

颔联“高处天风吹面冷,险边石磴警人深”,进一步刻画了登山途中的艰辛与危险。“风吹面冷”写出了山势之高,“险边石磴”点明是山中险峻之处。“警人深”既指石磴陡峭,也暗含了旅途之险,突出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的精神。

接下来两句“祠尊范像香烟润,碑刻唐诗藓晕侵”,继续描绘了登山过程中所见景色以及所见之物。“祠尊范像”点明了诗人此行的目的——是为了瞻仰唐代诗人杜甫。“香烟润”暗示杜甫的诗作流传久远、影响深远。“碑刻唐诗藓晕侵”则是说杜甫的诗作被雕刻成碑文,上面的苔藓已经侵蚀了碑文。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杜甫的敬慕之情,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最后两句“鸟道更通幽绝处,恨无足力可登临”,则是对整个游程的总结与反思。“鸟道”即指山间小路,“幽绝处”则描绘了山间最为隐秘、最为美丽的景致。然而,由于身体疲惫不堪,诗人只能遗憾地感叹自己没有足够力气登上山顶。这既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也是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体现。

这首诗整体上采用了白描手法,将登山过程中所见所感描绘得生动形象、细腻入微。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对偶、拟人等,使整首诗歌更加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