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重到故人家,境是人非起叹嗟。
三径未荒陶令菊,四时长放庾郎花。
林风光动藏莺叶,溪涨痕生宿鹭沙。
肯构有材移病久,会凭诗酒傲烟霞。

【解析】

本诗首联“白头重到故人家,境是人非起叹嗟”是说作者年岁已高再次回到故乡,见到的已是物是人非,不免感叹。颔联“三径未荒陶令菊,四时长放庾郎花”是说陶渊明的菊花和庾亮的梅花,虽然历经岁月,但依然盛开不衰。颈联“林风光动藏莺叶,溪涨痕生宿鹭沙”描写的是作者在家乡看到的景象:树林里莺飞雀跃,树上的鸟巢随着树叶的飘荡而晃动;溪流涨满水,岸边的沙滩被冲刷得露出了原貌。尾联“肯构有材移病久,会凭诗酒傲烟霞”意思是说,我虽因病长期卧于病榻,但是仍然能够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对诗歌、美酒的喜爱来傲视尘世的一切,超然物外。

这首诗写诗人重游故居,感慨万千。前六句先叙后慨,后两句则点出题中之“过”,并抒发了豪情。全诗语言平易流畅,意境清雅闲逸,风格平淡自然,不落俗套。

【答案】

①白头:头发花白。重到:又一次来到这里。故家:旧家。②境是:环境还是。③起:发出感叹。叹嗟:叹息。

③三径:指陶渊明的田园住宅。陶渊明曾三次退职还乡,隐居田园。④庾郎:指庾亮,字朗文,晋简文帝司马昱的第三个儿子,曾任丞相,加授大将军、扬州牧等职。⑤光禄:官名,指牛僧孺。⑥起叹嗟:发出感叹。⑦陶令:指陶渊明。⑧庾郎:指庾亮。⑨林光:指阳光。动:惊动。⑩宿鹭沙:指停歇的野鹭栖息的地方。⑩肯构:肯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居所。有材:有才能。⑩会凭:会凭借。凭:依靠。

赏析:

这首七律是诗人晚年归隐时所作。当时他白发苍苍,重游旧居,感慨万千。前六句先叙后慨,后两句则点出题中之“过”。

开头二句,诗人一反常格,先从自己落笔。诗人年事已高,再回到故乡,见到的只是一片荒凉景象:昔日的宅第如今已破败不堪,昔日的家园如今也面目全非。这种巨大的变化,使诗人不禁发出了“景是人非”的叹惜之声。

颔联是诗人对前句的具体化。他首先提到陶渊明的菊花,它虽然历经岁月,但依然盛开不衰;然后提到庾亮的梅花。这两句以物为比,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的心境:虽然身处逆境,但只要坚持操守,就能像陶渊明那样洁身自好,像庾亮那样高风亮节。

颈联是对前二句的进一步补充。前二句中的“景是”与这里的“境是”相对应,都表示“依旧”;“人非”即“物非”,则表明物非其主。这两句既写景,又抒情,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留恋之情。

尾联两句则点出题中之“过”,并抒发了豪情。诗人虽然因病长期卧于病榻,但是仍然能够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对诗歌、美酒的喜爱来傲视尘世的一切,超然物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