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九叠势千霄,中有长松荫寸苗。
好景常闻太平观,谪仙更住上清桥。
风吹石径秋声早,泉落云根暑气消。
方外相期蒙雅眷,只应心隐不须招。
【注释】
九叠:形容山高。九层,层层叠叠。
太平观:唐玄宗时所建道观名。
谪仙:李白自称。
石径:指山路。
云根:指瀑布的根部,也泛指瀑布。
心隐:指道家思想中的“遁世”之术。
【赏析】
这是一首寄诗给友人熊伯通(字子远)的七律诗。诗中通过写景、抒情、咏史等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意。
首联两句是说,这座南山高耸入云端,中间长着一株松树,它庇护着小小的一片土地。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南山的雄伟景象,同时也赞美了松树的坚韧不拔。
颔联两句是说,好风景常常出现在太平观,李白也在这里居住过。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意。
颈联两句是说,风吹过石头铺成的小路,发出秋天的声音;泉水从云根落下,暑气也随之消散。这两句通过描绘山林间的声音和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同时,这两句话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之感。
尾联两句是说,在这个世界上寻找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容易,只能通过书信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