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州小簟琴光枕,学馆无人日午时。
睡去沈酣本避暑,梦回展转却添疲。
倏忽云雷出天意,清凉风雨报秋思。
世间此味宜无比,只说羲皇已自卑。
【注释】
蕲州小簟(diàn)琴光枕:蕲州的竹席上放着古琴,有光泽的枕头。蕲州:今属湖北。簟:竹席。琴光枕:指装有琴纹的枕头。
学馆无人日午时:学馆里空无一人,太阳正午。学馆:旧指学校。
睡去沈酣(chí hān)本避暑:睡去的时候,本想借此避暑。沈酣:沉溺、沉迷。
梦回展转(zhǎn zhuǎn)却添疲:醒来后辗转反侧。展转:翻身。
倏忽(shū hū):忽然,形容时间极短。云雷出天意:比喻突然发生的事。
清凉风雨报秋思:清凉的风雨像是在传递秋天的思念。
世间此味宜无比:世上这种滋味最难得。
只说羲皇已自卑:只道上古的伏羲和女娲已经无法相比了。羲皇:指伏羲氏,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把竹簟作为抒情对象,通过对它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全诗从“暑”入手,写簟的凉,再从“热”入笔,写簟的闷,最后又以“暑”为归结,点明主题,表现了一个“暑”字贯穿始终的艺术构思。前四句是第一部分,写簟的凉;中间三句是第二部分,写簟的闷;后两句又是第三部分,写簟的凉。这样,一“暑”一“凉”,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使整个形象鲜明生动,富有情趣。
首联“七月二十六日”,交待了时间,也交代了地点,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蕲州小簟琴光枕,学馆无人日午时。”蕲州:今湖北省境内的蕲春县,因蕲水得名。“蕲州小簟琴光枕”,说蕲州出产的小竹席上有如琴弦般的花纹,放在枕头上睡觉非常舒服。这里用“蕲州小簟琴光枕”来写簟的质地,用“琴光”来写簟上的花纹,都是很讲究的手法。“学馆无人日午时”,说学馆里没人,只有太阳高照中午时分。“无人”,是说没有人来使用它。“日午时”,即中午时分,也是炎热的时分。
颔联“睡去沈酣本避暑,梦回展转却添疲”,“沈酣”意为酣畅、沉醉,这里是说人睡下的时候,本来是为了躲避炎热才躺在竹席上休息的,可这时偏偏遇上了炎热的天气,所以虽然人已经沉沉入睡,但仍然觉得炎热难耐,反而更加感到疲劳了。这一联写的是簟的闷。“展转”,翻身,这里指翻来覆去不能入睡。“添疲”,更添疲惫。这一句写出了人在炎热之中,对凉爽之物的渴望。
颈联“倏忽云雷出天意,清凉风雨报秋思”,意思是忽然之间天上云雷交加,好像是老天有意要降一场雨一样。这里的“云雷”,既是自然现象,又暗喻朝廷的动乱。“报秋思”,是指这场突如其来的风雨好像在向人们报告秋天的到来。
尾联“世间此味宜无比,只说羲皇已自卑”,意思是世间这样的清凉爽快的东西是难以比拟的,只是古代的伏羲和女娲恐怕也比不上了。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种清凉爽快的感觉是人间所独有的,而古人伏羲氏、女娲氏恐怕也体会不到这种感受了。这里的“羲皇”是神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伏羲氏与女娲氏的合称,这里指的是他们。
整首诗写得很有情趣,既写簟之凉,又写簟之闷,还写簟之喜,最后写簟之忧,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而又灵活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