缭绕西行入乱山,白云深处据征鞍。
荞花着雨相争秀,枣颊迎阳一半丹。
鞅掌未能逃物役,乾坤何处托身安。
莒台东向情无限,那更秋风作暮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古从军行》。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
西行缭绕西行入乱山,白云深处据征鞍。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向西行进的景象。”缭绕”形容道路弯曲回环,”西行”表明了行进的方向。”入乱山”意味着进入杂乱无章的山中,”白云深处据征鞍”则表达了诗人在群山之间,骑马行进,身临其境的感受。荞花着雨相争秀,枣颊迎阳一半丹。
这两句诗描写了自然景观中的植物生长情况。”荞花”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着雨相争秀”形容雨水滋润下,荞花竞相展现美丽的颜色和形态。”枣颊迎阳一半丹”则是说枣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鲜艳的红色。鞅掌未能逃物役,乾坤何处托身安?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争和劳苦生活的无奈。”鞅掌”通常指官员忙碌于公务,”未能逃物役”意味着无法逃避国家的徭役。”乾坤何处托身安”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迷茫与担忧,不知道在这个世界里何处可以找到一个安定的归宿。莒台东向情无限,那更秋风作暮寒。
这句话中的”莒台”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建筑或地名,而”东向”则可能是指面向东方的意思。”情无限”意味着感情深厚,难以言表。”那更秋风作暮寒”则是进一步强调了秋风吹起时的寒冷感觉,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凄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战争、劳苦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沉思。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大自然的美丽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深深思考。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