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卷波作沙色,中有数顷如泼墨。
是为望夫之高山,沉沉影落江心黑。
操篙下探不见底,侧行牵挽难为力。
疾风为我西北来,打鼓张帆何快哉。
百夫呼噪绝水府,心胆壮敌山崔嵬。
须臾已入大信口,回听怒浪声如雷。
姑孰堂前溪水清,扁舟夜泊已三更。
微微雨过有秋意,漠漠云开对月明。
译文:
长江卷起波浪像涂抹了墨汁,江中有数顷的水面像泼了墨。这是望夫山,沉沉的影子落在江心。我手持长篙下探水底,却无法看见它的尽头,只能够侧行牵挽,难以为力,疾风在我身侧刮来,打鼓张帆何等快哉。百夫呼声震天响,绝妙的水府也为之震动,心中胆气壮如山高。须臾已入大信口,回听怒浪声如雷。姑孰堂前溪水清,扁舟夜泊已三更。微微雨过有秋意,漠漠云开对月明。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乘船在长江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以及他在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首句“长江卷波作沙色,中有数顷如泼墨”,描绘出一幅长江浩渺、波涛汹涌的画面,其中几顷的水面仿佛被泼洒了墨水般,显得分外醒目。这句诗通过色彩对比和形象比喻,生动地表现了长江的雄伟壮丽和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第二句“是为望夫之高山,沉沉影落江心黑”,则将焦点转向了望夫山本身。诗人以望夫山为背景,描绘出它那沉静而深沉的轮廓,仿佛在江中投下了一片黑暗,让人不禁联想到了古代女子望夫归来的场景,增添了一丝凄美之感。
第三、四句“操篙下探不见底,侧行牵挽难为力。疾风为我西北来,打鼓张帆何快哉。”则展现了作者与自然抗争的艰难过程。他手持长篙下探水底,却始终无法看见尽头;只能侧行牵挽,难以为力。然而,当一阵疾风吹过,他如同置身于一个欢乐的世界,打鼓张帆,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感。这句诗通过对风雨的描绘,传达出在困难面前要积极应对、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勇气。
第五、六句“百夫呼声震天响,绝妙的水府也为之震动,心中胆气壮如山高。须臾已入大信口,回听怒浪声如雷。”则是作者在经历了一番艰辛后,终于抵达了理想的彼岸。百夫之声震天响起,仿佛要将整个水府都震动起来。此时,作者的心中充满了豪气,仿佛一座大山一般屹立不倒。他成功地穿越了这片水域,回到了岸边,但回头望去,只见怒浪翻滚,声如雷鸣,令人震撼不已。这句诗通过对声音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力量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两句“姑孰堂前溪水清,扁舟夜泊已三更。微微雨过有秋意,漠漠云开对月明。”则是作者在夜晚归途中的情景描写。他来到了姑孰堂前的溪水旁,只见溪水清澈见底,扁舟在夜色中静静地泊在岸边。微风拂过,带来了秋天的气息;乌云散去,明亮的月亮挂在天空。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出宁静、舒适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描绘长江的壮美景色、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展现他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勇气,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