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食者南卒,骄与子弟俱。
负甲则俯偻,荷戈不能趋。
嘈然金鼓鸣,气骇失所图。
固无一技良,徒有七尺躯。
吾闻孙子教,弱女成武夫。
吾欲练汝辈,使之虓虎如。
奈何天子诏,苦禁蓄兵书。
军旅非素习,壮士心踟蹰。
群蛮屡骚动,主将复左除。
有急何以报,思之可惊吁。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作品,作者不详。诗中描绘了一位南卒(北方人)在军中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面临的困境和无奈。
“南卒”(坐食者南卒)指的是那些在南方的士兵,他们没有固定的职业,只能依靠军队的俸禄度日。这里的“坐食”指的是士兵们无所事事,没有工作,只能等待俸禄来维持生计。“骄与子弟俱”则描绘了这些士兵骄傲自大,认为自己和其他士兵一样有俸禄,可以享受生活。
当士兵们需要上战场时,他们的装备和战斗力却无法满足要求。“负甲则俯偻”,意思是士兵们背负盔甲时只能弯腰驼背,行动不便;“荷戈不能趋”则表示士兵们虽然拿着武器,但却不能快速行动。这是因为他们的装备过于笨重,影响了战斗力。
“嘈然金鼓鸣,气骇失所图”描绘了战场上的战斗场景。金鼓声震耳欲聋,士兵们被这种声音吓得不知所措,无法集中精力战斗。
“固无一技良,徒有七尺躯”表达了士兵们的无奈。他们既没有真正的技能,也只是一个身体魁梧的普通人。这里的“七尺躯”是指身高大约六尺八寸的人,古代以尺为单位衡量身材,七尺即为高约一丈六尺。这句话反映了士兵们的现实处境,他们虽然身材高大,但缺乏实战经验和技能,只能在军队中混日子。
整首诗通过描绘士兵们在军队中的日常生活和战斗状态,揭示了当时社会动荡、军队混乱的现状。同时,诗歌也表达了对士兵们命运的同情和关切,希望他们能够找到更好的出路,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