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非金丝,唱和旦至暮。
予顽居其间,郑卫厕大濩。
蒙蒙烟波中,遇兴自缀句。
犹承诸公馀,膏润譬雾露。

【注释】

铿锵:声音响亮清脆。非金丝:比喻歌声清亮。唱和:互相酬答。旦至暮:从早晨到晚上。郑卫:指郑国的淫声和卫国的淫乐,泛指淫靡的音乐。大濩(huò):古代的一种乐器。蒙蒙:模糊不清的样子。遇兴:兴起兴致。自缀句:自己创作诗句。犹承:仍然承继、继承。诸公:指同僚、同官。膏润:比喻诗文的才华。譬:比作。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任江西袁州(今江西宜春)知州时写给他的同僚、同官的诗作。诗中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和热爱之情。

第一首:诗人以“铿锵”起韵,以“遇兴”收尾,全篇四句,一韵到底,读起来朗朗上口。“非金丝”,比喻歌者的声音清脆悦耳,就像金丝一样;“唱和旦至暮”,表明从早到晚都在吟诗作赋;“郑卫厕大濩”,郑国音乐淫靡,卫国音乐低俗,而自己的诗歌像大濩(古乐器名)一般高尚;“蒙蒙烟波中”,诗人把自己比作在烟波浩渺的水面上游弋的鱼鹰,时时有灵感出现;“遇兴自缀句”,指在兴之所至时,便随手写下诗句;“犹承诸公馀”,意即我仍继承诸公未尽之意,将诗歌才华发扬光大。

第二首:首句“予顽居其间”,诗人自称笨拙,但愿意在其中生活;“郑卫厕大濩”,郑卫之音低俗,大濩之乐高雅,与大濩相比,则郑卫之音为下品;“蒙蒙烟波中”,指自己处在茫茫烟波之中,时有灵感涌现;“遇兴自缀句”,指自己遇到创作兴致时,即随手写下诗句;“犹承诸公馀”,“犹”字表示一种谦虚的态度,意思是说,自己虽然仍承接着前辈们的余泽,但并不因此而满足。

第三首:首句“蒙蒙烟波中”,诗人将自己比作处于茫茫烟波之中的游子;“遇兴自缀句”,指遇到创作兴致时,即随手写下诗句;“犹承诸公馀”,意思是自己虽承接前辈余泽,但绝不自满。

第四首:首句“铿锵非金丝”,以铿锵之声比喻歌声清亮悦耳;“唱和旦至暮”,指从早到晚都吟诗作歌;“予顽居其间”,说自己虽然笨拙,但愿意在其中生活;“郑卫厕大濩”,指郑卫之音低俗,大濩之乐高雅,与大濩之乐相比,则为下品;“蒙蒙烟波中”,指自己处在茫茫烟波之中,时而有灵感涌现;“遇兴自缀句”,指遇到创作兴致时,即随手写下诗句;“犹承诸公馀”,意味着自己承接前辈余泽,不自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