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州寄官舍,舍在潜峰下。
密迩豫章城,山川无十程。
音书常络绎,日日通消息。
况复多唱酬,兄埙弟竽笛。
秋风鸣竹林,火退避新金。
怅望南来雁,长年空此心。
【解析】
此诗是诗人离常父而寄居舒州官舍时所作。“舒州”指代官舍,即今安徽安庆市的潜山。“豫章城”指江西南昌。“音书常络绎”的意思是书信不断,消息频频;“况复多唱酬”,“唱酬”是指应和声乐,此处借指诗文酬答。“兄埙弟竽笛”,埙、箫都是吹奏乐器,这里泛指兄弟之间的唱和声乐。“火退避新金”指的是火炉中火退去后,新铸的金器被放置一旁。“南来雁”指从南方飞回的鸿雁,“长年”意指长久地。
【答案】
(离合转韵寄常父)
舒州寄官舍,舍在潜峰下。 舒州:地名,今属安徽省。官舍:公馆,寓所。潜峰:山名,位于舒州境内。
密迩豫章城,山川无十程。 密迩:接近,邻近。豫章:地名,今江西省南昌市。
音书常络绎,日日通消息。 音书:书信,音信。络绎:交错如织的样子。日日:天天,每日。
况复多唱酬,兄埙弟竽笛。 况复:况且又。唱酬:诗歌相互应答。埙、竽、笛:都是吹奏乐器。
秋风鸣竹林,火退避新金。 秋风:秋天的风。竹林:竹林中的鸟儿。火:指柴草或木材燃烧产生的火焰,因用来形容秋天的气息。
怅望南来雁,长年空此心。 惆怅:失意,伤感。南来雁:来自南方的雁群。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离开舒州官舍后写的,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离合转韵寄常父”,表明这是一首寄给常父的诗,“转韵”是说这首诗采用了转韵手法,也就是押同韵字的句子要互相变换。全诗押韵,说明作者在写作的时候非常讲究形式,也体现了作者对诗歌形式的严格要求。
第二句“舒州寄官舍,舍在潜峰下”,点明地点,交代了作者寄居之地为舒州官舍,官舍位于潜峰山下。
第三联“密迩豫章城,山川无十程”,“密迩”与“无十程”相呼应,都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体现了作者对家乡景色的熟悉程度。
第四联“音书常络绎,日日通消息”,意思是书信不断,消息频频。这一句表达了作者与家乡亲人之间的联系紧密,也体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第五联“况复多唱酬,兄埙弟竽笛”,意思是况且又有很多诗词唱酬之作,有兄埙弟竽笛的声音。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第六联“秋风鸣竹林,火退避新金”,意思是秋风在竹林中鸣叫,柴草或木材燃烧产生的火焰已经退去。这里的“竹”、“金”二字,分别暗示了秋天和冬天的景象。
最后两句“怅望南来雁,长年空此心”,意思是望着南来的大雁,心中却一直空荡荡的。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