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偏得自怡,种竹交加翠。
雨露之所濡,成长容何易。
叶密鸣蝉稠,啅雀争枝坠。
客思回林坰,萧疏外声利。
注释:
幽偏得自怡,种竹交加翠。
雨露之所濡,成长容何易。
叶密鸣蝉稠,啅雀争枝坠。
客思回林坰,萧疏外声利。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孙元忠对友人种竹的一首赠诗。他首先赞美了朋友种竹的品质和品味,然后表达了对朋友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首句“幽偏得自怡”,诗人以“得”为关键字,强调了种植竹子的乐趣和愉悦感。这里的“幽偏”可以理解为独处或偏僻的地方,而“怡”则表示快乐、舒适。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僻静的地方种植竹子,享受着宁静与和谐的场景。
“种竹交加翠”,“交加”可以理解为交错或叠加的意思,形容竹子的叶子繁多、繁茂。“翠”指的是翠绿色,象征着生机与活力,也是竹子的特征之一。这句诗通过描述竹子的茂盛生长,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喜爱。
第三句“雨露之所濡,成长容何易”,诗人用“濡”字来形容雨水和露水滋润着竹子的成长过程。这里强调了竹子在自然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不易轻易地成长。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生命的尊重。
第四句“叶密鸣蝉稠”,“叶密”是指树叶繁多,密集在一起。“鸣蝉稠”则是形容蝉鸣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这句诗通过描绘夏季时节的热闹场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第五句“啅雀争枝坠”,“啅雀”是指麻雀等小鸟,它们为了争夺食物或栖息地而相互争斗。“枝坠”则形象地描绘了小鸟们争抢树枝的情景。这句诗通过描述小鸟们的争斗,表达了生活的喧嚣与纷扰。
最后两句“客思回林坰,萧疏外声利”,“林坰”是树林和田野的意思,这里指代野外的山林。“萧疏”则形容树木稀疏,景色清幽。“外声利”则表示外界的事物和名利的追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名利诱惑的淡泊之心。
整首诗通过对种植竹子的过程和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