欻翕炎蒸景,汗逾水浆翻。
凄凄自生凉,风竹在华轩。
萧摵寒箨聚,比公头上冠。
独在天一隅,可望不可攀。
【注释】
欻翕炎蒸景:形容天气炎热。欻翕,风声的样子。炎蒸,热得像火烧一样。景,日光。
汗逾水浆翻:汗水流得象水和浆一样多。
凄凄自生凉:自己感到凄凉而生出凉意。凄凄,凄凉。
风竹在华轩:风动着竹子在华丽的车轩(指车子)上摇曳。
萧摵寒箨聚:风吹落的竹笋聚在一起。萧摵,萧瑟的风声。寒箨,竹笋壳。
比公头上冠:与您头上戴的帽子相媲美。这里用“头冠”比喻华轩。
独在天一隅:独自处在天空的边缘或角落。
可望不可攀:可以远远地看但无法攀登上去。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孙元忠借咏竹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寄托了作者对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官场黑暗、世态炎凉的愤懑不平。
首联写夏天酷烈的气候,突出其暑气逼人的特点。“汗逾水浆翻”,是说出汗之多如水浆一般,足见暑气之重。“凄凄自生凉”,是说虽身在酷热之中,而内心却感到凄凉,这凄凉之感又由“凉”字表现出来。“凉”字是此诗的关键字眼,是此诗的抒情基调,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次联写风中竹叶摇曳的景象,从中透出一种清幽孤高的气息。“自生凉”,点明“凄凉”“清冷”之意。“风竹在华轩”,则以竹喻君,以风喻势,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情绪。
颔联进一步写风中的竹叶摇曳的景象,更显清幽孤高之气。“比公头上冠”,是说风中的竹叶像您头上戴的帽子一样,比喻得非常逼真。诗人将风中的竹叶比喻为头上戴的帽子,形象地刻画出竹林的茂密和风中摇曳的竹叶。
颈联写风中的竹叶飘落的景象,更加突出了清幽孤高的气质。“萧摵寒箨聚”,是说风吹落的竹笋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这里的“寒箨”指的是被风吹落的竹笋,“萧摵”则是风的声音,二者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冷凄凉的画面。
尾联写风中的竹叶飘落的景象,更加突出了清幽孤高的气质。“独在天一隅”,“天一域”是指天空,此处暗指朝廷或官场。“可望不可攀”,则是说虽然可以远远地看见它,但却无法攀登上去,表达了诗人对仕途艰难、壮志难酬的感慨。
整首诗以竹为引子,通过描写竹子在夏日里的形态,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仕途艰难的无奈。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