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柳早春前,蒙蒙弄紫烟。
未容长作带,已见乱飞绵。
远外分晴岛,深中泊暮船。
惟应汉水色,奈尔一年年。
【注释】
弄珠亭下柳 :在洛阳城东的龙兴寺内,有一座名为“弄珠”的亭子。此诗应作于诗人任河南尹期间,即公元763年(唐玄宗天宝二载)春天。
春前:早春。
蒙蒙弄紫烟:指江上的雾气。紫烟,紫色的烟雾。
长作带:当作腰带。
乱飞绵:形容柳絮飞舞的样子。
分晴岛:指洛阳城外的龙门山。
泊暮船:停泊在傍晚时的船上。
奈尔:奈我何,无可奈何。
一年年:指时光的流逝。
【译文】
洛阳城的东郊龙兴寺旁有一个名为弄珠亭的小亭子,这里曾经是王维的好友裴迪隐居的地方。王维在洛阳任功曹参军时曾与裴迪一起在这里饮酒赋咏,并写下了这首《和裴迪过兴善寺赠别》一诗。
这首诗就是诗人在洛阳城东的龙兴寺内,看到江边的柳树,触景生情而作。
江柳早春前,蒙蒙弄紫烟。
江边新植的柳树,在早春的时节已经吐绿发芽了。蒙蒙的雾气笼罩着江面,仿佛把江水都染成了紫色。
未容长作带,已见乱飞绵。
柳条还没有来得及编成绿色的丝带,却已经像棉絮一般在空中飞舞飘落。
远外分晴岛,深中泊暮船。
远处的洛阳城郊,可以远远地分辨出龙门山上晴日中的山峰;而近处的河滩上,则能清晰地看见傍晚时分停泊在岸边的船只。
惟应汉水色,奈尔一年年。
只有汉水的碧波,才真正能够映衬出这种景色。然而这种美好却无法留住岁月的流逝,转眼间又过去了一年。
【赏析】
王维的诗多写山水田园风光,但这首《和裴迪过兴善寺赠别》一诗却写的是送别之情。从全诗来看,诗人是以友人即将离开洛阳为题,抒写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首联写江岸之柳,颔联写江水之雾,颈联写江上之景,尾联写送别之意。
诗的前两句写江岸之柳,描绘的是早春时节,杨柳初发,嫩叶未盛的景象。“江柳早春前”,点明时间,“蒙蒙”二字渲染了早春的雾霭,写出了江岸杨柳的新芽,虽未长成绿叶,但已是生机勃勃,惹人喜爱了。“弄紫烟”,以拟人化的笔法,赋予柳枝以生命,使人感到杨柳在微风拂动下摇曳生姿,婀娜多姿,如同少女的舞裙随风摆动。“紫烟”,指江上的薄雾,也指杨柳的绿色嫩叶。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杨柳的可爱,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欣喜心情。
第三联写江水之柳,描绘的是江上之景,江水泛着青光,水中漂浮着柳絮,柳絮如绵,纷纷扬扬,随风飘荡。这是一幅美丽的春色图,它使人们想到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西湖春景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但王维此诗写得更为细腻、传神,他抓住了江水的特点和柳絮的特征,把景物描写得非常具体、生动。
最后两句写送别之意。尾联写诗人送友远行,不禁感慨系之,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奈尔一年年”,既指友人离去的时间,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全诗写景状物,绘形绘声,情景相融,富有生活气息,读起来亲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