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林,原名余萧客,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29,卒于公元1777
余萧客(1732—1778),字仲林,别号古农,江苏吴县人。余萧客是清朝乾嘉学派吴派的重要学者之一,著有《古经解钩沉》《文选音义》《文选纪闻》等。
余萧客自幼由母亲教导,熟读四书五经,夜则课读《文选》及唐宋人诗古文。他通群经,知晓理气空言无补于经术。余萧客师从乾嘉学派吴派的惠栋,对《周易》、《尚书》、《三礼》古籍有深入研究。他遍观群书,兼及《道藏》、《佛藏》,以阅读过勤而患眼病,晚年教读为生。
仲林,原名余萧客,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29,卒于公元1777
余萧客(1732—1778),字仲林,别号古农,江苏吴县人。余萧客是清朝乾嘉学派吴派的重要学者之一,著有《古经解钩沉》《文选音义》《文选纪闻》等。
余萧客自幼由母亲教导,熟读四书五经,夜则课读《文选》及唐宋人诗古文。他通群经,知晓理气空言无补于经术。余萧客师从乾嘉学派吴派的惠栋,对《周易》、《尚书》、《三礼》古籍有深入研究。他遍观群书,兼及《道藏》、《佛藏》,以阅读过勤而患眼病,晚年教读为生。
注释:把船系在东溪边,花儿开得比春天晚,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我所思念的人现在看不到,雪停后月光下更显得寒冷。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系艇东溪畔,花迟春未残”,以“系艇”二字起笔,点明题旨。诗人泊舟在东溪之畔,面对满目繁花,触景生情,不禁感叹春光的短暂。“花迟春未残”,既写出了时序特点(春末),又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伤感。次联“所思今不见,雪霁月生寒”。诗人在春末时节,心情郁闷
余萧客(1732—1778),字仲林,别号古农,江苏吴县人。余萧客是清朝乾嘉学派吴派的重要学者之一,著有《古经解钩沉》《文选音义》《文选纪闻》等。 余萧客自幼由母亲教导,熟读四书五经,夜则课读《文选》及唐宋人诗古文。他通群经,知晓理气空言无补于经术。余萧客师从乾嘉学派吴派的惠栋,对《周易》、《尚书》、《三礼》古籍有深入研究。他遍观群书,兼及《道藏》、《佛藏》,以阅读过勤而患眼病,晚年教读为生
吴尚憙是清代的诗人。 生于清朝嘉庆十三年(1808),卒于道光三十年(1850)。字禄卿,一字小荷,为南海人。他与父亲吴荣光关系密切,吴荣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人,也是晚清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吴尚憙自幼随父宦游,受家庭影响,习得诗词书画等艺术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