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卿,原名吴尚憙,清代诗人
吴尚憙是清代的诗人。
生于清朝嘉庆十三年(1808),卒于道光三十年(1850)。字禄卿,一字小荷,为南海人。他与父亲吴荣光关系密切,吴荣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人,也是晚清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吴尚憙自幼随父宦游,受家庭影响,习得诗词书画等艺术技能。
禄卿,原名吴尚憙,清代诗人
吴尚憙是清代的诗人。
生于清朝嘉庆十三年(1808),卒于道光三十年(1850)。字禄卿,一字小荷,为南海人。他与父亲吴荣光关系密切,吴荣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人,也是晚清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吴尚憙自幼随父宦游,受家庭影响,习得诗词书画等艺术技能。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诗,从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 本诗是一首词,由“倦梦绕横塘”一句可知,此词是写景的。首句“倦梦绕横塘”,描绘出一幅夏日傍晚时分,诗人在横塘边闲步的画面。接着,“枕簟生凉”,“玉斝泛清觞”,诗人通过描写自己枕席簟席都生凉意,不须再喝那玉斝中泛出的清凉酒来解暑的情景
诗句释义: 1. 烛影摇红 忆远:描绘了一幅夜晚的图景,蜡烛的影子摇曳生姿,诗人在遥远的他乡思念着远方的家人或朋友。 2. 风送馀寒,梦回宝髻匆匆挽:风吹送来余寒意,诗人在梦中快速地整理着自己的发髻准备起床。 3. 新红嫩碧映阑干,乍听黄鹂啭:新的红色和绿色的植物映照在栏杆上,突然听到黄鹂的叫声。 4. 触我离怀一片。又思量、浮沉鱼雁:触动了我对离别的思念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咏柳词,以咏物抒怀的方式表达了对离别的哀愁。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词的内容: 烛影摇红 春柳 金缕含烟,河阳几处青青色。 丝丝惯惹客边愁,挽就同心结。 漫道柔条无力,绾离情、江南江北。 随风低舞,带雨转垂,纤腰一搦。 南陌留春,池塘影转黄昏月。 灵和殿里最风流,是处经攀折。 送尽殷勤契阔,更堪怜、飞花似雪。 飘零水驿,袅袅楼前,灞桥初别。 我们逐句翻译并加上注释
【注释】 长生殿: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长安宫中的仙韶楼(即长生殿)作乐之地。 闻铃:听到铃声。 苍茫:空旷迷茫,指荒凉。 玉陨珠沉:比喻杨贵妃死,李隆基失去爱妃,悲痛欲绝。 【赏析】 《浪淘沙·秋夜闻歌长生殿传奇》,是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词作。此词上片写作者在秋夜里听到《长生殿》里的歌声而引发的感慨。下片抒发了作者对明皇、贵妃的哀思。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秋气露为霜
【解析】 “春日美人晓妆”:在春天的早晨,美人梳妆。 “养花天气困人时”:在花草盛开的时候,使人感到有些疲倦。 “风一丝丝”:春风细细地吹来。 “雨一丝丝”:春雨细细地落下。 “膏也慵施。沐也慵施”:润泽头发和头皮的油膏也懒得涂了,沐浴头发和头皮的水也不涂了。 “强调蠃黛画双眉”:用墨画出两道弯曲的眉毛。 “柳样相宜”:像柳树那样柔美合适。 “月样相宜”:像月亮一样皎洁合适。 “对奁顾影默沉思”
【注释】 乍见:刚刚看见。碧红:形容牡丹花的颜色,这里指初开的花朵。深红、浅红:都是形容花的红颜色。几处:几个地方。黄鹂:指黄莺。学啭:模仿鸣叫。良辰:好日子。怎奈:怎可奈何?萧条庭院:冷落荒凉的庭院。翠眉慵展:懒洋洋地舒展眉头。翠眉:青黑色的眉毛,借代年轻女子。 【译文】 刚见面那娇美的容颜, 初开几朵深红浅红的牡丹。 正是好时光,怎奈何这冷落的庭院! 难遣,难遣,难遣。 一觉醒来
诗句解释 1 日影: 太阳的光线。 2. 雕栏畔: 雕刻有花纹的栏杆旁边。 3. 看庭前: 从庭院里观看(庭院)。 4. 垂丝袅袅: 形容细柔下垂的样子。 5. 暖红将展: 暖色调的花朵即将展开。 6. 淡淡晴空疏雨后: 晴朗的天空中,刚刚下过雨之后的景象。 7. 点缀春光满院: 春天的景色在院子里处处可见。 8. 隔花障: 隔着花屏风。 9. 雏莺学啭: 小鸟开始鸣叫。 10. 绣户沉:
几幅修成明月满。 袖底清风,顷刻凉秋换。 扑得流萤随手惯,井梧一叶心何限。 注释:几幅扇面经过修饰已经画好,如同一轮明月高悬在空中。袖子底下的微风,瞬间就带走了秋天的气息,仿佛是秋天在一瞬间就被替换了。扑打流萤的动作习惯了,就像井边的梧桐树叶一样多。 说到班姬恩义断。 千古伤心,只共青奴叹。 莫道惊秋容易散,多情更待来年见。 注释:说到汉代的班婕妤,她的恩情和大义已经被断了
【注释】 黄梅细雨:指初夏时节的黄梅天,细雨淅沥不断。檐前滴:雨水从屋檐滴落到地面的声音。暖风犹有馀香袭:春风依然带着花草的香味扑面而来。春景闲中易:春天的景象在悠闲的时光里很容易逝去。恁般催急:如此迅速急促。 【赏析】 这是一首写初夏景象的小令,全词通过对花阴、细雨、落红、暖风、馀香等景物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短暂。上片描绘了初夏时节,黄梅天细雨连绵不断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写秋夜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己才华被忽视的感慨。全词情感深沉,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词作。 译文: 一阵西风过后,我感受到了夜晚的清凉。 窗外传来了蟋蟀的叫声,小阁显得更加空寂。 奇怪为何秋天的声音特别清晰,窗前的月亮依然如昨。 唉,这些年我在哪里寄托我的忧愁呢?我的身体已经像断了的弓弦一样瘦弱。 家乡的梦远得很,难以寄去我的思念。 琴和书案
余萧客(1732—1778),字仲林,别号古农,江苏吴县人。余萧客是清朝乾嘉学派吴派的重要学者之一,著有《古经解钩沉》《文选音义》《文选纪闻》等。 余萧客自幼由母亲教导,熟读四书五经,夜则课读《文选》及唐宋人诗古文。他通群经,知晓理气空言无补于经术。余萧客师从乾嘉学派吴派的惠栋,对《周易》、《尚书》、《三礼》古籍有深入研究。他遍观群书,兼及《道藏》、《佛藏》,以阅读过勤而患眼病,晚年教读为生
明末清初江南崑山人,又有常熟人、娄县人之说,一名乔,字修龄,别号沧尘子。 工诗,善学晚唐。 有《好山诗》、《舒拂集》、《正钱录》、《围炉诗话》。 亦长史学,与戴笠合纂《怀陵流寇始终录》,为记载明末农民战争的重要著作。 又工武技,曾从名师石敬岩、项元池等习技,精研各家刀法、枪法,有《手臂录》。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