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者何人,富乐之禅客。
成都昔尝见,时已坐法席。
别来二十年,嗟此出处隔。
昨过芙蓉溪,舍楫得携策。
盘盘转危磴,上叩金仙宅。
林间识孤标,梵眼老愈碧。
引我翠壁下,煮茗拂藓石。
问之第二月,雄辩发古译。
无由从之游,不得蒙久益。
翻然入尘阓,俯首愧名迹。
富乐山海师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
译文:
上人的是谁?是富乐山海的禅客。
在成都曾经见过他,那时他还坐在法席上。
二十年后再次见面,感叹自己的身世已经改变。
昨天路过芙蓉溪,舍弃了船桨得到了杖策。
盘曲曲折地转危磴,上访金仙的宅舍。
林中见到那孤高的标格,梵眼老而愈显碧色。
引我到翠壁之下,煮茶拂扫藓石。
询问第二月的事情,雄辩如同古译。
没有机会与他一起游历,无法得到长久的益处。
翻然进入尘世间,俯首愧对名声和遗迹。
赏析:
诗的开始两句“上人者何人,富乐之禅客”是对上人的提问。诗人对于上人的疑问充满了好奇和尊敬,这体现了他对禅道的理解和敬仰。
接下来四句描述了与上人的相遇和对话。诗人感叹时间飞逝,二十年后再次见面,感叹自己的人生已经改变。这种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最后四句则描绘了与上人共度的美好时光。诗人被上人的才华所折服,被他的教诲所启发。这种体验让诗人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幸福。
整首诗通过描述与上人的对话和相处,展现了诗人对禅道的理解和敬仰,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