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群山空,众籁吐天窍。
霜飙击林野,岩壑起哀叫。
萧萧寒月下,合若万鬼啸。
疑是太古魂,㗀㗀此中吊。
山人住中巘,侧耳得清峭。
谱之入文字,满卷冷雪照。
其声太凄楚,劲涩皆古调。
俗尚正淫靡,惑者自夸耀。
山人持之归,无乃取众谯。
会有知此音,相逢当一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一首五言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押平声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秋高群山空,众籁吐天窍。
霜飙击林野,岩壑起哀叫。
萧萧寒月下,合若万鬼啸。
疑是太古魂,㗀㗀此中吊。
山人住中巘,侧耳得清峭。
谱之入文字,满卷冷雪照。
其声太凄楚,劲涩皆古调。
俗尚正淫靡,惑者自夸耀。
山人持之归,无乃取众谯。
会有知此音,相逢当一笑。
译文:
秋高气爽的时候,群山空旷无物,大自然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
霜风吹过树林荒野,岩石沟壑里传来凄凉的叫声。
月亮在寒风中轻轻摇动,好像有无数鬼神在哀嚎。
这声音像是太古时的魂魄,令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哀愁。
杨山人住在高处,他静听这些声音,发现了它们的清丽与陡峭。
把这些声音记录下来,编入诗歌之中,仿佛看到了一片片飘落的雪花。
这些声音太悲伤,太凄凉,都是古代的节奏。
世俗的人喜欢这种声音,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但山人却把这些声音带回家,也许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和责备。
会有人理解这些声音的真正含义,那时我们相遇,将一同笑看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