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衙弹琴和且平,退衙读书锵有声。
琴声书声两相和,和气散作花满城。
示知言游不可作,雅俗二者难兼行。
曩余不敏坐此处,轩窗尘土安有名。
堂前薇花寂寂笑,此殆文吏非书生。
君非异人何能尔,吏事不废心转清。
牒纷案聚判笔走,庭空吏散诗句成。
尝闻欧公居夷陵,日讨故牍翻研精。
金陵宰鄞政习礼,天津客已愁鹃鸣。
怀哉尹君志古道,请把此案为商评。

【注释】

  1. 董宰:即董文简,北宋著名文人,曾任杭州通判。
  2. 弹琴和:弹琴的声音与琴声相和谐。
  3. 退衙读书:指公务结束后回家读书。
  4. 示知言:这里指告诫别人不要沉溺于游山玩水。
  5. 雅俗:古代诗文分为雅、颂、赋、比、兴五类,分别代表高雅(如《诗经》)、庄重(如《尚书》)、宏大(如《左传》)、平实(如《论语》)、新奇(如《易经》)等风格,泛指文辞的高低贵贱。
  6. 此殆:这恐怕。
  7. 文吏非书生:这里说文官不是真儒生。
  8. 君非异人何能尔:您不是有特殊才能的人吗?
  9. 吏事不废心转清:处理事务时,您的心地反而更清明了。
  10. 牒纷案聚:文书很多。
  11. 庭空吏散:官府里很安静,官吏们都已经散去。
  12. 商评:对案件作出公正的评价。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董文简的读书轩题写的。诗中赞扬董文简的博学多才,也批评了那些不务正业的文人。
    全诗以董文简的事迹为线索,先描绘他公务之余的闲情逸致,后叙述其公务之暇的读书吟诵,再写其处理政事的清静,最后写他对案件的处理公正无私。
    第一句“坐衙弹琴和且平”,描绘的是董文简在衙门里处理事务时的平和态度。他弹琴时声音和美,与琴声相互协调,让人感到一种宁静的气氛。
    第二句“退衙读书锵有声”,描写他退下公职后的读书生活。他读书的声音铿锵有力,仿佛在向世人传达他的志向和理想。
    第三句“和气散作花满城”,描绘的是他处理政事时的公正无私。他的公正之气如同花香一样弥漫整个城市,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他的正义和善良。
    第四句“示知言游不可作”,这是对他劝诫他人不要沉迷于游乐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学问不在于游玩,而在于内心的修养和追求。
    第五句“雅俗二者难兼行”,这是对他的评价。他认为他既能够品味高雅的诗词,又能够欣赏朴实无华的民间音乐,这种才华确实难得一见。
    第六句“曩余不敏坐此处”,这是对他过去的经历的描述。他曾在这里处理公务,如今已经成为一位官员,但仍然保持着那份谦逊和勤奋的态度。
    第七句“轩窗尘土安有名”,这是对他的现状的评价。虽然他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有名的官员,但他仍然保持着那份朴素的生活作风,没有沾染任何世俗的繁华和浮躁。
    第八句“堂前薇花寂寂笑”,这是对他生活状态的描述。他的生活中充满了平静和安宁,就如同院子里的薇花一样默默地绽放着美丽的笑容。
    第九句“此殆文吏非书生”,这是对他的身份和地位的评价。他是一个真正的文官而不是一个只会舞文弄墨的书生,他的才华和智慧都是通过实际工作来体现出来的。
    第十句“君非异人何能尔”,这是对他的能力的认可。他的能力并非天生就具备,而是经过长时间的磨砺和锻炼才能达到的。
    第十一句“吏事不废心转清”,这是对他处理公务的态度的评价。即使面对繁杂的政务,他也始终保持着一颗清净的心,不被外界所干扰。
    第十二句“牒纷案聚判笔走”,这是对他工作能力的描述。他在处理各种复杂的案件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制定出合理的决策。
    第十三句“庭空吏散诗句成”,这是对他诗歌创作才能的认可。他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能写出优美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第十四句“尝闻欧公居夷陵,日讨故牍翻研精”,这是对他的学识和才华的赞美。他曾听说过欧阳修在夷陵时期,每天都要翻阅大量的古籍进行研究,他的学识和才华都是如此深厚和卓越。
    第十五句“金陵宰鄞政习礼,天津客已愁鹃鸣”,这是对他的政绩的认可。他在担任金陵知府期间,治理得井井有条,得到了百姓们的一致好评。同时,他还注重礼仪教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
    第十六句“怀哉尹君志古道”,这是对他的品质和人格的评价。他怀揣着一颗追求古人精神境界的心,不断地努力和奋斗,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周围的人们。
    第十七句“请把此案为商评”,这是对他的请求的评价。他希望有人能够帮助自己一起探讨和解决案件的问题,以便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社会的稳定繁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