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橐上严宸,真为侍从臣。
袖中周礼在,言外孔堂春。
亟草闲居赋,宁惭勇退人。
空馀文作冢,书带已成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全诗如下:

挽曹侍郎
笔橐上严宸,真为侍从臣。
袖中周礼在,言外孔堂春。
亟草闲居赋,宁惭勇退人。
空馀文作冢,书带已成尘。

注释:

  • 笔橐(bāotuó):笔袋或笔筒。
  • 严宸(zhēn):指帝王的寝殿。
  • 侍从臣:指皇帝的侍从官员。
  • 袖中周礼在:形容曹侍郎手中握着的《周礼》,即儒家经典。
  • 言外孔堂春:形容曹侍郎的话语中透露出的春天般的温暖和生机。
  • 亟(jí)草闲居赋:急忙起草了一篇关于隐居生活的赋文。
  • 宁惭勇退人:宁愿不感到惭愧于一个勇敢地辞官的人。
  • 空馀文作冢:只剩下文字成为一座坟墓。
  • 书带已成尘:形容书籍已经变得很旧很破旧。

赏析:
这首诗是李商隐对一位名叫曹侍郎的官员的挽歌。诗人通过对曹侍郎的怀念和对其一生的评价,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敬仰和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

首句“笔橐上严宸”,以笔喻人,描绘出了曹侍郎作为侍从官员的形象,他手持着笔,象征着他的职责和使命。这里的“严宸”指的是帝王的寝殿,暗示着曹侍郎所处的高位和责任重大。

接下来的两句“袖中周礼在,言外孔堂春”,则进一步展现了曹侍郎的学识深厚和人格魅力。他手中的《周礼》不仅是他的工作职责,更是他的人生哲学,他的话语中透露出的智慧和温暖如同春天的气息一般,给人以希望和鼓舞。这两句不仅赞美了曹侍郎的才华和品德,也寄托了诗人对他的深情怀念。

第三句“亟草闲居赋,宁惭勇退人”,则是对曹侍郎人生态度的描述。他急于撰写关于隐居生活的赋文,表现出他勇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精神,即使面临困难和挑战也不后悔。这反映了诗人对曹侍郎的崇敬之情,以及对那种不畏艰难、勇于追求真理和理想的精神的赞赏。

最后两句“空馀文作冢,书带已成尘”,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曹侍郎一生的感慨和无奈。虽然曹侍郎生前留下了许多著作,但这些文字只是成为了一座坟墓,失去了生命活力。而那些书籍也因为时间的痕迹而变得陈旧不堪。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曹侍郎一生的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对知识的价值和时间的无情流逝的认识。

这首诗通过对曹侍郎一生的回顾和赞颂,展示了诗人对知识和道德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李商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