舴艋舟轻暖欲酣,鸬鹚杓重老何堪。
风霜两鬓五十五,杨柳几番三月三。
禊帖又逢今癸丑,兰亭仍是旧东南。
死生政亦寻常事,却笑诸贤苦未谙。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描述了作者在上巳节泛舟江上的情景。下面是逐句释义:
- 舴艋舟轻暖欲酣,鸬鹚杓重老何堪。
翻译:轻便的小舟在温暖的阳光下似乎要沉沉睡去,沉重的杓子让我感到岁月的沉重和衰老。
注释:舴艋(zéměng)舟:轻巧的小舟。轻:指舟的轻盈。重:指杓的重量。暖欲酣:指小舟被温暖包围,仿佛快要进入梦乡。鸬鹚杓(núcí báo):古代一种用来取水或盛酒的器具,这里用来形容船桨的笨重。老何堪:形容年老体衰,无法承受这种重量。
- 风霜两鬓五十五,杨柳几番三月三。
翻译:鬓角已经斑白,已经五十五岁了,柳树枝条摇曳,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注释:风霜两鬓:指年纪大,鬓角的头发已经斑白。五十五:指年龄。杨柳:指春天的景象。几番:多次。三月三:古代的一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庆祝春游。
- 禊帖又逢今癸丑,兰亭仍是旧东南。
翻译:今天又遇到了禊帖,而兰亭依旧是那个熟悉的方向。
注释:禊帖(xì tiē):一种古代的书法艺术形式,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今:指现在的。癸丑:指具体的日期。东:指方位,东方。
- 死生政亦寻常事,却笑诸贤苦未谙。
翻译:生死也是人生常态,但人们对此却感到困惑不解。
注释:死生:生命的存亡。政:这里是指命运。寻常事:平常的事。却笑:表示惊讶或不以为然的态度。诸贤:指当时的一些有学问的人。苦未谙:指对生死等事情感到困惑和不解。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苏轼对生命无常、世事如梦的感慨。他在诗中通过描述自己年老体衰、鬓角斑白的形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同时,他通过提及禊帖和兰亭这两个文化符号,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对历史记忆的珍视。最后,他以“却笑诸贤苦未谙”一句,表达了对那些未能理解生命真谛的人的讽刺和嘲笑,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