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山阴兴已阑,相传道路正间关。
故人坐隔月千里,老宿肯分云半间。
有客谁家无白酒,能诗何处不青山。
一声啼鸟长廊静,花落花开春自闲。

【注释】

乙酉岁:乙酉年。

浙中:浙江省中部。

道闻盗起:听到浙江一带强盗起事的消息。

霅川:即浙江西部的湖州地区。

寓:寄居。

珠溪:地名,在今浙江德清县。

阑:困乏,疲乏。

间关(jiàn guān):形容道路崎岖、险要,又形容声音凄厉。

老宿肯分云半间:指作者与隐者有交情。云半间,比喻高远,也形容山路之险。

青山:泛指青葱郁茂的山。

啼鸟:春日里鸟啼叫。

花落花开:春天的花开花落,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赏析】

这首诗作于乙酉年(1095)游浙中时,是诗人因闻盗起而寄情山水之作。

“乙酉岁游浙中道闻盗起”,开头两句写诗人因闻盗起而游于浙中途中。乙酉年,即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诗一开头,就以“乙酉岁”三字交代了时间。“游浙中道”,说明诗人出游的原因。“道闻盗起”,表明诗人出游的目的。这两句点明游浙中的原因和目的,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未到山阴兴已阑”,紧承上句,进一步写诗人因闻盗起而出游浙中途中的情况。“阑”,困乏,疲乏。这里指诗人出游途中的心境。“兴已阑”,说明诗人出游后心情已经十分烦闷,感到厌倦,没有兴致再继续游玩。这一句既点出了诗人出游的原因,又为下文写诗人因闻盗起而寄情山水做了铺垫。

“相传道路正间关”,紧承上句,进一步写诗人出游途中所经历的情况。“间关”,形容道路崎岖、险要,又形容声音凄厉。“正间关”,指诗人沿途所经历的道路非常艰险。“故人坐隔月千里,老宿肯分云半间”,写诗人旅途中所见所感。“故人”,老朋友,指自己过去交往的朋友。“坐隔月千里”,说明诗人与这位老朋友相隔甚远,彼此不能相见。“老宿”,是指隐居不仕的人。“肯分云半间”,意思是说隐居不仕的人愿意把云雾缭绕的山林让给行人行走,自己则在山腰或山顶安身,所以愿意分让给行人。“云半间”指高远、清幽的地方,暗喻隐者之所。这两句用典抒情,既写出了诗人旅途中所见所感,又表达了诗人渴望结交隐士的心情。

“有客谁家无白酒,能诗何处不青山”,是全诗的中心诗句。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出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有客”,指那些喜欢饮酒作诗的人。“谁家?”指什么地方。“无白酒”,指没有好酒可饮。“能诗”,指善于吟咏诗文。“处”,指地方。“何处不青山”,意思是说到处都有青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凡是喜欢饮酒作诗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居住在山水之间;凡是善于吟咏诗文的人,没有一处不是青山环抱之地。这两句既是全诗的主旨,又是全诗的警策。它概括地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感受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一声啼鸟长廊静,花落花开春自闲”,是全诗的尾声。这两句是诗人在浙中的所见所闻所得,也是他对隐居生活的感受和体会。“一声啼鸟”,指杜鹃鸟的叫声。“长廊”,走廊,指诗人游览时所经过的长廊。“长廊静”指的是长廊空寂无人。诗人之所以觉得长廊空寂无人,是因为此时他心中已经没有了烦闷之感,而是充满了闲适之情。“花落花开春自闲”,是说春天来了,花儿谢了又开,鸟儿鸣叫了又歇,一切都是那么自由自在。“自闲”,指一切自然都显得那么自由自在。“春自闲”是说一切事物都显得那么悠闲自在、自得其乐。这两句是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感受和体会,同时也是对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它告诉人们,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官,都应该像大自然那样自由自在、悠然自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