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笑先生蔬一盘,云沉作坞卧荒寒。
童颜并已无班白,槁面旧曾如渥丹。
底用鱼烹双素尺,共知鹤化一黄冠。
芙蓉冷落秋萧索,只有篱花耐久看。
【注释】
《山行》:诗题一作《山中留客》。亦:也。笑:以……为笑。云:喻青山。坞:小山坡。童颜:指儿童般红润的面庞。班白:两鬓斑白,代指年老。槁(gǎo)面:枯瘦的面容。旧曾如渥丹:指肌肤苍黄如涂了一层丹砂。底用:何必。双素尺:指两只鹤。鱼烹:指烹鱼。黄冠:道士戴的黄色帽子。芙蓉冷落秋萧索:比喻花事凋零。篱花:篱笆旁的花。耐久看:经得起长时间的欣赏。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写山景,二、三句写人,四、五句写物,六句以“芙蓉”点题,末两句以“篱花”收结。全诗语言清丽,意境幽远。
前两句先从山色着笔,写出山中景色的特点和自己的观感:“亦笑先生蔬一盘”。诗人在山中偶遇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这位隐士吃着一盘青菜,面对青翠的山色,自是“亦笑先生”,因为在他看来,眼前的青山绿水比什么美食都诱人。“云沉作坞卧荒寒”,进一步写隐士的悠闲自在,他仿佛在云端,躺在幽静的山谷中,与世隔绝,不受世俗的干扰。
后两句描写隐士的外貌特征和他的内心世界。“童颜并已无班白,槁面旧曾如渥丹。”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隐士童颜童貌、鹤发童颜的形象特点。同时,也表现了他内心的恬淡闲适,他像孩童一样纯真,像老人一样宁静。“槁面”是指枯瘦的面容,这里用“旧曾如渥丹”来形容其肌肤苍黄如涂了一层丹砂,这既表明隐士的年岁已经很大,又表现出他内心的恬淡和安详。
接下来的两句是对隐士生活的一种设想。诗人以“底用鱼烹双素尺”和“共知鹤化一黄冠”来表达对隐士生活方式的向往。在这里,诗人想象自己和那位隐士一同享受山林之乐,品尝美味佳肴,观赏壮丽景色,甚至想象自己化身为仙鹤,飞向高空,与仙人共度时光。这些设想充满了诗意,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最后两句则回归现实,以芙蓉和篱花为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芙蓉冷落秋萧索”描绘了秋天里芙蓉花的凋零之美,而“只有篱花耐久看”则是对篱笆旁边花儿的赞美。这里的“耐久看”不仅指它们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还暗示了它们的坚韧与美丽。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通过隐士的形象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诗歌中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如对岁月变迁、容颜衰老等问题的探讨,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相互映照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