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绕屋柳遮门,不是闾阎不是村。
归寄柴桑人自老,就荒松菊径犹存。
事关时命才何与,技止文章道未尊。
灯火半生堪底用,只将黄犊教吾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作品。全诗共四十二句,每句七字,押三平韵。

诗句释义:

  1. 梅花绕屋柳遮门,不是闾阎不是村。 描述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乡村景象。梅花和柳树环绕着屋子,遮蔽了门前,使得这处地方与普通的村庄截然不同。这里的“闾阎”指代普通村落,“村”则更强调了自然朴素的乡村生活。
  2. 归寄柴桑人自老,就荒松菊径犹存。 描绘了一个老人在归家途中的情景。他虽然回到了柴桑(古代的一个地名),但年事已高,身体渐衰。即使身处荒芜之地,松树和菊花依然生长,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3. 事关时命才何与,技止文章道未尊。 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感慨。认为个人的命运并不受外界影响,而只有通过文学、技能等来追求真正的价值才能得到尊重。
  4. 灯火半生堪底用,只将黄犊教吾孙。 反映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然态度。他认为人生短暂,应该专注于传承文化、教育后代,而不是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这里的“黄犊”指代牛,象征着勤劳和朴实的生活态度。

译文:
梅花环绕着小屋,柳树枝条遮住了门户,这地方既不是寻常村落,也不是寻常村庄。我回到了故乡,却发现年岁渐长,身心渐衰。即使在荒芜之地,松树和菊花依然顽强地生长。我认为命运不由外界决定,只有通过学问和技艺才能真正获得尊重。我选择过着简朴的生活,只把知识和智慧传授给我的子孙。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柳树作为背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通过对闾阎与村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传统乡村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归途和荒废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对于岁月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的珍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知识和技艺的重视,以及对简朴生活的执着追求。整首诗情感深沉而又不失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