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可林壑,诸公自烟霄。
缅怀归耕归,底用招隐招。

【注释】:

可:可以,可以。

林壑:山林。

底:哪,何。

招隐:招引隐居之人。

底用:何必,哪用。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之作。酬答诗的一般写法是先写对方所赠之词,然后才写出自己的酬答。这首诗却不同,作者首先以“次韵方蒙仲高人亭”起兴,接着便写下了这首酬答之诗。

开头两句,诗人以“老子”自居,说老子(即庄子,道家代表人物)尚且能归耕于自然之林壑,而自己与诸公却只能寄情烟霄,不能归耕。这里诗人以庄子自比,表现出一种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在这句中,“老子可林壑”和“诸公自烟霄”分别运用典故,前者指老子(传说中周朝时楚国人),后者指陶渊明、谢安等名士。

下面两句,诗人进一步发挥前面的意境。他怀念归耕归隐的生活,但又说何必招引那些隐居之人呢?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庄子和名士们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