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入荷葭坞亦奇,坞名不枉与天知。
绿章并按闲池沼,岂但乌台要勘诗。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祐元年(1086)除夕所作。
除夜
春入荷葭坞亦奇,坞名不枉与天知。
绿章并按闲池沼,岂但乌台要勘诗。
注释:
- 春入荷葭坞亦奇:春天的景色进入了荷叶丛生的小湖中也非常奇特。
- 坞名不枉与天知:这个小湖的名字被世人所知,也算是对自然的恩赐。
- 绿章并按闲池沼:用绿色的印章盖在池塘上,表示对这片水域的尊重。
- 岂但乌台要勘诗:不仅仅是乌台御史需要检查诗歌。
赏析:
《除夜》一诗是苏轼在元豐三年(1084)除夕之夜所作。当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受到排斥,被贬到黄州。这首诗是他对自己遭遇的一种感慨和抒发。
首句“春入荷葭坞亦奇”,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天的气息渗透进了湖泊的深处,显得格外神奇。接着诗人写到“坞名不枉与天知”,这里的“坞”指的是一个湖泊或小溪的出口处,“不枉与天知”表示这个地方的名称被世人所认知,也反映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第二句“绿章并按闲池沼”,诗人提到他使用绿色的印章来盖在这片水域,表示对这片水域的尊重和敬意。这里的“章”指的是印章,“闲池沼”则是指安静的水池或沼泽地。
最后一句“岂但乌台要勘诗”,诗人表示这不仅仅只是御史台需要审查他的诗歌,而是表达了自己被贬后的处境和心情。乌台御史台是宋代的一个机构,负责审理官员的犯罪案件。在这里,苏轼自嘲地说,他的命运就像是乌台御史台需要审查他的诗歌一样,充满了讽刺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对自己境遇的抒发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