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童乌已七龄,吾伊略亦记群经。
丁宁莫就中书试,只可松边竹下听。
【注释】
眼底:眼中。童乌:指童子。七龄,七岁。吾伊:我。略:大概。丁宁:嘱咐。莫就:不要参加。中书试:科举考试中的进士试。松边竹下听:在松树的旁边和竹子底下聆听(古乐府《长歌行》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句)。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对儿童时代读书生活的怀念。开头四句,诗人回忆自己童年读书的情景。“眼底童乌已七龄”一句,写他七岁时,眼里看到的还是一群童子,而自己则已经长大,成了青年了。“眼底”二字用得极妙,把一个七岁的孩子天真烂漫、好奇爱问的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了,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幼年时好问的特点。“吾伊略亦记群经”,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大概也能记得那些儒家经典吧。“吾伊”就是“我”。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大概也能记得那些儒学的经典吧。“丁宁莫就中书试”,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叮咛你不要参加中书省举行的科举考试。“只可松边竹下听”,意思是只能到松林边的竹林下去聆听古人的教诲和议论。“只可”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远离尘世烦扰的愿望,希望回到自然中去,过一种隐居的生活。
全诗语言朴实、平易,但含义深刻,耐人寻味。通过对比童年与少年的不同经历,表现了作者由好奇好问的童真向追求知识的青年过渡的心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