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飞细雨湿花朝,不省阳乌影动摇。
晚色漏晴山又紫,始知阴沴已潜消。
【注释】
飞飞:细雨飘洒的样子。阴雨不见:阴天,没有阳光照耀,所以看不见阳光。阳鸟:即“乌”,古代传说中太阳的别称。影摇:指太阳光被云层遮挡。
漏晴:指日出。
始知:才发觉,才明白。
阴沴(lì):这里指阴天的天气变化。
【赏析】
《二月朔日食阴雨不见》,这是一首描写阴雨天气变化的诗。全诗从早晨到中午,描绘了细密的春雨和明媚的朝霞,以及日出的美景,然后以“阴沴”二字点明主题,说明阴雨已经过去,晴天已经到来。
此诗首句写二月朔日,即正月初一。“二月朔日”是指农历新年的第一天。“食阴雨不见”是说这天天气阴暗,看不到阳光。“飞飞细雨湿花朝”,细雨飘飘洒洒,滋润着鲜花盛开的早晨。这两句写出了初春时节,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由于天气阴暗,人们看不见阳光,因此无法看到花朵在阳光下的美丽。
第三句写到了太阳光被云层遮挡的情景。“不省阳乌影动摇”中的“阳乌”指的是太阳,“阳乌影动摇”则形象描绘了太阳在云层中的移动,仿佛太阳的影子也在摇曳。这句诗通过描绘太阳光被遮挡的情景,进一步突出了当时阴沉的天气状况。
最后一句“晚色漏晴山又紫”,描绘了日出时分,天空逐渐亮起的景象。当太阳升起时,天空的颜色变得更加明亮,山峦也被染上了紫色。这句诗通过描绘日出时刻的天空和山峦的变化,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阴雨天气下的自然景观,并通过描绘日出时刻的变化,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感叹之情。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心灵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