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猗者芳兰,翳翳彼幽麓。
不烦汉阴人,抱瓮相灌沐。
春风自桃李,急管乱繁曲。
纷纷众醉间,美此一醒独。
造化本何心,亦因材以笃。
所以古之人,身外无不足。
客有古琴瑟,得之自龙门。
于今几何代,庚庚裂奇纹。
携持过齐王,自意当骇观。
何如适献笑,弃置笙竽间。
时世我不遭,归其老丘园。
钟期今安之,谁与俗士论。

这首诗是王维在元和四年(809年)所作,当时他正在洛阳与萧同辈一起做官。诗中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田园风光图,通过诗人的笔触,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片生机盎然、绿意盎然的田野景象。

首句“猗猗者芳兰,翳翳彼幽麓。”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芳兰花开得旺盛,而幽远的山麓也充满了生机。这句诗通过对芳兰花开得旺盛以及幽远山麓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次句“不烦汉阴人,抱瓮相灌沐。”则是通过描绘汉阴人用陶罐来浇灌花草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第三句“春风自桃李,急管乱繁曲。”则是通过描绘春风拂过桃李树的场景,以及琴声急促、繁复的音乐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之美的追求和欣赏。

第四句“纷纷众醉间,美此一醒独。”则是通过描绘众醉之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清醒、独立思考的向往。

第五句“造化本何心,亦因材以笃。”则是通过对造化之“心”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理解,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有其生存和发展的道理,因此我们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而不是去破坏它。

第六句“所以古之人,身外无不足。”则是通过古代人的榜样,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精神境界、追求高尚品德的人生理念的认同。

第七句“客有古琴瑟,得之自龙门。”则通过描绘客人得到古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古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重视。

第八句“于今几何代,庚庚裂奇纹。”则是通过对时间的流逝和古文物的变化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认识和感慨。

第九至十一句“携持过齐王,自意当骇观。何如适献笑,弃置笙竽间。”则是通过描绘将古琴献给齐王的情景以及诗人对此的评价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观点。

第十二句“时世我不遭,归其老丘园。”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回归自然生活的期待。

第十三句“钟期今安之,谁与俗士论。”则是通过对钟期(即钟子期)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高雅生活的理想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