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亭老入维摩室,三尺流泉长挂壁。
云寒夜半山鬼号,十年两耳秋萧瑟。
村溪水落寻山房,颜如渥丹鬓未霜。
麻姑大鹏不胜载,挽住且与歌沧浪。
菊近重阳破青蕊,犹带潘郎旧风雨。
弹冠政自不须弹,我欲挂冠神武去。
注释:
石亭老入维摩室,三尺流泉长挂壁。
石亭老人进入维摩的居室,墙上挂着三尺长流水的声音。
云寒夜半山鬼号,十年两耳秋萧瑟。
云雾寒冷的夜晚,山中鬼哭号叫,我听琴听了十年耳朵都感到悲凉了。
村溪水落寻山房,颜如渥丹鬓未霜。
村里的溪水已经干涸,我寻找着山中的小屋,他的面如涂了一层红土,还没有满头的白发。
麻姑大鹏不胜载,挽住且与歌沧浪。
麻姑的大鹏鸟无法承载他,只好挽起他的臂膀唱沧浪曲。
菊近重阳破青蕊,犹带潘郎旧风雨。
菊花接近重阳节时已经破了花苞,还带着潘郎旧时的风雨。
弹冠政自不须弹,我欲挂冠神武去。
弹冠自省,不必再弹,我已经想要辞官归隐,前往神武之地(指洛阳)去了。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五言律诗。全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在山间小楼听琴的情景,通过对山水、音乐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感悟和超脱情怀。
首联“石亭老入维摩室,三尺流泉长挂壁”以石亭老人入维摩室为引子,引出了一幅山中美景的画面。维摩室是佛教传说中的一种禅室,这里借指山中小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颔联“云寒夜半山鬼号,十年两耳秋萧瑟”则是通过描绘山林间的寂静和凄清,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怨。这里的“山鬼”形象生动,让人感到一种神秘而恐怖的氛围。
颈联“村溪水落寻山房,颜如渥丹鬓未霜”则转向了诗人自己的形象,通过对外貌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里的“颜如渥丹鬓未霜”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年轻时的英俊潇洒,也反映了他对青春易逝的无奈感叹。
尾联“麻姑大鹏不胜载,挽住且与歌沧浪”则是对整首诗的收束,通过对麻姑大鹏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追求。这里的“沧浪”一词既指代了一种特定的意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豪情壮志。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音乐、人物等不同元素的巧妙组合,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同时,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