纫之以湘累秋兰之佩,载之以剡溪夜雪之舟。漱之以清冰寒露之壶,浇之以碧玉晴云之瓯。
著童船尾书船头,荷花浦溆双飞鸥。新红如洗云锦稠,停桡伫棹香浮浮。
薰风满座凉飕飕,醉面欲醒谁相酬。若有人兮眇中洲,把住月老叫不休。
花亦问月愁不愁,何以了此蒹葭秋。蛟宫蛟宫夜泣悲灵修,鳞幢欲湿行云留。
楚骚如水不可作,此意难以笔墨求,荡予桨兮涯之幽。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李攀龙的一首七言诗,题目为《题司理采芙蓉图》,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芙蓉画。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纫之以湘累秋兰之佩,载之以剡溪夜雪之舟。”

  • “纫”意为缝制,“以”引导目的。
  • “湘累”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美玉,这里指用湘江的秋兰之佩作为装饰。
  • “载”表示携带的意思。
  • “剡溪”是地名,指剡溪的水。
  • “夜雪之舟”意喻船在夜晚被雪覆盖的景象。

第二句:

“漱之以清冰寒露之壶,浇之以碧玉晴云之瓯。”

  • “漱”意为漱口,“漱之以”表示用……来漱口。
  • “清冰寒露之壶”指的是清澈如冰、晶莹如露的酒器。
  • “浇之以”与前面的“漱”呼应,表示用……来浇灌。
  • “碧玉晴云之瓯”指的是色彩如碧玉般的酒具,形容其色泽清新透明。

第三句:

“著童船尾书船头,荷花浦溆双飞鸥。”

  • “著”意为放置。
  • “童船尾”指的是儿童的船只。
  • “书船头”意味着在儿童的船只上书写。
  • “浦溆”指水边的地方,泛指河边或湖边。
  • “双飞鸥”形容成对飞翔的白鸥。

第四句:

“新红如洗云锦稠,停桡伫棹香浮浮。”

  • “新红如洗”形容红色的鲜艳,如同洗涤后的新红一样干净。
  • “云锦稠”比喻颜色丰富而密集,像云朵一般美丽。
  • “停桡伫棹”指停下来摆桨等待。
  • “香浮浮”描述水面上漂浮的香料香气飘散开来。

第五句:

“薰风满座凉飕飕,醉面欲醒谁相酬。”

  • “薰风”指温暖的春风,带来舒适的感觉。
  • “凉飕飕”形容微风带来的清凉感觉。
  • “醉面欲醒”意味着脸上带着酒意却想清醒过来。
  • “谁相酬”询问谁来回应这种感受。

第六句:

“若有人兮眇中洲,把住月老叫不休。”

  • “若有人兮”暗示有一个人正在寻找或等待着。
  • “眇中洲”意味着在偏远的小岛上,可能是暗指某个人隐藏或秘密存在的地方。
  • “月老”是中国神话中的媒神,常用来比喻牵线搭桥的人。
  • “叫不休”表达了呼唤不停的意思。

第七句:

“花亦问月愁不愁,何以了此蒹葭秋。”

  • “亦”表示同样。
  • “问月愁不愁”询问月亮是否有忧愁。
  • “何以了此蒹葭秋”表达疑问,为什么秋天要这样度过。

第八句:

“蛟宫蛟宫夜泣悲灵修,鳞幢欲湿行云留。”

  • “蛟宫”指的是龙宫或蛟龙居住的地方。
  • “夜泣悲灵修”形容龙宫里龙因悲伤而哭泣。
  • “鳞幢欲湿行云留”意味着龙的鳞片像云彩一样湿润,行云被它们挡住。

第九句:

“楚骚如水不可作,此意难以笔墨求,荡予桨兮涯之幽。”

  • “楚骚”代指屈原的作品,强调其深邃和复杂。
  • “如水不可作”意味着像流水一样难以捕捉和表达。
  • “此意难以笔墨求”表示这种意境不是用文字能够完全表达出来的。
  • “荡予桨兮涯之幽”意味着让桨随着水流一起前进,探索更深远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船上欣赏芙蓉美景时的所见所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湘江的秋兰、剡溪的夜雪、云锦、熏风等,构建出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同时,诗歌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自然美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