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施雷音动十方,檀那奔走助津梁。
泉舂石窦千秋白,风扫松桥六月凉。
泼泼小鱼生处乐,溅溅馀濑静中忙。
尘襟正欲留潇洒,坐听清音到夕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三峡桥上晚坐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第一句“雨施雷音动十方,檀那奔走助津梁。”描述的是雨水倾泻而下,雷声隆隆,如同天地间的交响乐,人们在奔走助建桥梁。这里的“檀那”是指佛教中的施主,意为帮助他人,奉献爱心。整句诗通过描绘雨施雷音动十方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烟火气息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责任感的认同。
第二句“泉舂石窦千秋白,风扫松桥六月凉。”描述了泉水冲击石头形成的洞穴,以及风吹过松树形成的桥面,给人以清凉的感觉。这里的“春白”指的是白色的泉水,而“六月凉”则形容六月的微风给人的舒适感受。这两句诗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
第三句“泼泼小鱼生处乐,溅溅馀濑静中忙。”描绘了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里的“泼泼”和“溅溅”都是形容水流的声音,而“余濑”则指的是水流经过的地方。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鱼儿在水中的欢快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活力的赞美和向往。
第四句“尘襟正欲留潇洒,坐听清音到夕阳。”描述了诗人想要保持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静静地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直到夕阳西下。这里的“尘襟”指的是世俗的心灵,而“清音”则是指大自然的音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超然物外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深眷恋。
这首诗以三峡桥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超然物外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诗人的语言清新自然,富有韵律感,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画卷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