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马入枋口,漾舟缘碧溪。
雪消山骨瘦,风定浪头低。
数里复登岸,群贤俱杖藜。
徘徊岩石畔,寻觅退之题。

熙宁癸丑季冬十有三日,我被旨谢雪于济祠已事与秘书监。

下马入枋口,漾舟缘碧溪。

下马:下马后进入地名“枋口”的村落。

枋口:今河南邓州西南四十里处。

浪头低:水浪小了。

数里复登岸:再走几里路到岸边。

群贤俱杖藜:众多贤人手持手杖。群贤:众多的贤人。杖藜:《庄子》中《让王》篇说:“尧见许由,日:‘吾欲材可用也……’许由曰:‘君将盈其志不?’尧曰:‘然。’许由曰:‘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尧曰:‘何谓天机?’对曰:‘譬使以巧斗力而与拙者,犹有巧拙焉。今以攘尧争友之道,而索众人之欢心,以求安其身,难矣。’”杖藜:手杖。

徘徊岩石畔:在岩石的旁边来回走动。《庄子·秋水》:孔子游于匡。围之数重,不得出。弟子曰:‘君子何不试试?’孔子曰:‘鲁之君子,目所共见,丘少而好学,晚而闻道,是以累世不厌也。’孔子去匡,反舍三日,乃自谓弟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兄有过,劝而不徒;舆民有善,喜而不扬。故未尝一言及乎政,非唯无政,亦且无道。‘众皆悦服。”徘徊,即徘徊、徜徉。

退之题:指韩愈的《石鼓歌》。

这首诗是一首纪行诗。熙宁癸丑年(公元1063年)十二月初五日,诗人因奉诏谢雪于济祠,于是作下此诗。诗的内容是写诗人在济水一带游览时所见景色和感受。诗的前六句写诗人在枋口村游览时所见。首联“下马入枋口,漾舟缘碧溪”,言自己刚从京城回到故乡,心情轻松愉快。“雪消山骨瘦”,写诗人经过冬天的雪后,看到山间树木枝干裸露,显出瘦削的样子,这使人感到春天来了。颔联“风定浪头低”,写春风吹拂,江面平静,波浪也平缓下来,这给人以宁静的感觉。颈联“数里复登岸,群贤俱杖藜。”是说诗人又走几里路到岸边,见到许多贤人都拿着手杖。尾联“徘徊岩石畔,寻觅退之题。”是说诗人在岩石边徘徊,想找寻韩愈的《石鼓歌》这篇作品。

全诗语言流畅,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