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岫供寒翠,风帘舞小晴。
短墙分竹色,虚户纳松声。
弄笔云窗暖,煎茶玉醴轻。
端知孤桧月,独伴夜禅清。
【注】烟岫:山间云雾。
短墙:矮墙。
虚户:空门。
松声:风吹松林发出的声响。
玉醴:美酒。
端知:知道。
孤桧:孤立的松树,常用来比喻高洁坚贞的人。
月:指月亮。
禅清:佛家的清净境界。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前四句描绘了寺院的幽静美景,后四句描写了僧徒们的生活。全诗语言平实质朴,意境恬淡宁静,充满了禅宗意趣。
首联“烟岫供寒翠,风帘舞小晴。”写景。“烟岫”即峰峦起伏如烟雾缭绕的山,这里用来比喻寺中景色的秀美。“供寒翠”形容山上的翠色在寒冷的气候中更显生机。“风帘舞小晴”,是说微风轻拂着寺中的窗户,使得窗上的帘子翩翩起舞,给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感觉。
颔联“短墙分竹色,虚户纳松声。”写寺内环境。“短墙”指的是矮墙,它把寺内的竹林分隔开来,形成了一种幽静的氛围。“虚户”则是指空无一物的门洞,它似乎能听到远处松林传来的声音。这里的“分”和“纳”两个字用得很好,它们既形象地描绘了竹林和松林的分布情况,又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感受。
颈联“弄笔云窗暖,煎茶玉醴轻。”写僧人的日常活动。“弄笔”是指僧人们在云窗(即窗边)上挥毫泼墨,这是一种很悠闲的爱好;“煎茶”则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这里的“玉醴”指的是美酒,与前面的“云窗暖”、“玉壶轻”相呼应,都表现出了一种清雅、宁静的氛围。
尾联“端知孤桧月,独伴夜禅清。”写僧人的内心世界。“端知”表示知道,“孤桧月”指的是孤独的一棵松树,它的存在让人感到寂寞却又坚韧;“夜禅清”则是指僧侣们在夜晚进行的修行,这是一种非常清净的境界。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将松树的孤独与夜禅的清净巧妙地结合起来,展现了僧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深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僧人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宁静的心灵境界。同时,也反映了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