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共孤云结往还,更名居士小香山。
他年谁复寻遗赏,为到云山杳霭间。
【注释】
铜山:即金山,在今江苏镇江西北。此诗为王安石晚年所作。
结往还:指结交朋友。
居士:佛家称在家学佛者。
寻遗赏:指访寻前人遗迹。遗赏,指前人的遗迹和遗物。
为到:来到。云山:指高峻的山峰,这里代指隐居之所。
【赏析】
王安石是唐代诗人王勃、李白等文学大家的后代,他的诗歌以豪迈奔放的风格著称,但也不乏清新隽永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一首表现作者对自然之美和隐逸生活向往之情的作品。
首句“拟共孤云结往还”,意为想与孤独的云朵结成朋友,一起遨游于天地之间。这里的“孤云”既指自然界中的云朵,也比喻那些追求自由、不随波逐流的人。“结往还”,则表示希望与这些云朵成为知己,共同度过美好时光。
次句“更名居士小香山”,则是说将自己的居所改名为“小香山”,以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里的“居士”指的是有学问、品德高尚的人,而“小香山”则是指隐居之所,充满了宁静、淡泊的氛围。
第三句“他年谁复寻遗赏”,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的期许和憧憬,希望自己的隐居之地能被后人发现并珍惜。同时,这句诗也隐含了对世俗名利的追求和厌倦,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尾句“为到云山杳霭间”则是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最高境界的描绘。他认为,真正的隐士应该像云山那样高耸入云,远离尘世纷扰,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真正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而这种境界也只有那些真正懂得生活、追求精神自由的人才能达到。
整首诗以“铜山”为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真谛的探寻和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