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名若浼,烈士死如归。
智灭犹吞炭,商亡正采薇。
岂因徼后福,其肯蹈危机。
万古春秋义,悠悠双泪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其原文如下:

张元帅谓予国已亡矣杀身以忠谁复书之予谓商非不亡夷齐自不食周粟人臣自尽其心岂论书与不书张为改容因成一诗
高人名若浼,烈士死如归。
智灭犹吞炭,商亡正采薇。
岂因徼后福,其肯蹈危机。
万古春秋义,悠悠双泪挥。

逐句释义如下:

  1. 张元帅(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人物)告诉我国家已经灭亡了,为了忠诚而死有什么可说的呢?我回答说,商人难道不是不灭亡吗?夷齐自己不吃周朝的俸禄。作为臣子,自然应该竭尽自己的心力,岂能考虑是否写在史书上呢?张元帅听了我的这番话后,表情变得严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2. 高尚的人名声就像玷污一般难以洗刷干净,烈士的死亡就如同回家一样无所顾忌。
  3. 智慧的人即使毁灭也如同吞下炭火般痛苦,商朝的灭亡时正好采薇草。
  4. 难道是因为贪图将来的幸福而冒险,那怎么可能呢?他肯定不会走上危险的道路。
  5. 千秋万代的春秋大义,让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听到张元帅的话后,即兴所做,表达了他对国家灭亡的悲痛以及对忠诚之士的赞美。首句“张元帅谓予国已亡矣”就表明了作者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情况,感叹国家的不幸。次句“杀身以忠谁复书之”则反映了作者对于忠诚的无奈和悲壮,表达了他对忠臣不遇的感慨。接下来两句“高人名若浼,烈士死如归”则是对高尚与英勇之士的赞颂,他们的名节如同污点一般无法洗刷,但他们的牺牲却像回家一样自在无碍。第三句“智灭犹吞炭”描绘了智者即使在毁灭中也要忍受巨大的痛苦,而第四句“商亡正采薇”则用商朝灭亡时的典故来比喻那些在危难时刻依然坚守信念的人物。最后两句是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作者对春秋大义的坚持和对英雄事迹的怀念。整首诗充满了悲壮与豪迈之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文化素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