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野百年久,中原千里赊。
火烟新聚落,山水旧生涯。
种麦十数亩,诛茅千百家。
我来行正倦,何处觅桃花。
【注释】
①桃源县:即今湖南省桃源县,因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后人以“桃源”代指隐逸之所。
②清野百年久:指桃源县的农田已经荒芜了一百年。
③中原千里赊:指桃源县城离中原地区很远。
④火烟新聚落:指新的村落刚刚建立起来。
⑤山水旧生涯:指桃源县城周围的山川景色是作者熟悉的旧日生活。
⑥种麦十数亩:指桃源县的农田里种了十几亩小麦。
⑦诛茅千百家:指桃源县城周围有很多人家。
⑧我来行正倦,何处觅桃花:意谓我来此已很疲惫,不知哪里有桃花。
【赏析】
《桃源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742)。这首诗描绘了桃源县的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环境的向往与赞美之情。
“桃源县”,点题,说明诗篇所要抒写的情思。“清野百年久,中原千里赊”,这是写桃源县的自然环境。桃源县地势偏僻,远离中原,所以“清野”二字用得恰到好处,既写出了这里人烟稀少的特点,又暗含了诗人的感慨之意。
“火烟新聚落,山水旧生涯”,这两句紧承前句而来,写出了桃源县的地理特点。在这里,“火烟新聚落”指的是新的村落刚刚建立起来;“山水旧生涯”则是指这里的山川景色是作者熟悉的旧日生活。这两句话既写出了桃源县的自然风貌,又暗示了作者对此地的喜爱之情。
“种麦十数亩,诛茅千百家”,进一步描绘了桃源县的自然景观。在诗人笔下,桃源县是一个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地方。这里的农田里种了十几亩小麦,村民们纷纷修建房屋、开垦土地,一派繁忙的景象。这些细节描写都展现了桃源县的自然之美,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魅力。
“我来行正倦,何处觅桃花”,这是全诗的最后两句。在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片美好土地的眷恋之情。他虽然感到有些疲惫,但仍然想要继续前行,去寻找那片美丽的桃花。这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他在这片土地上度过的时光中所体验到的快乐与满足。
《桃源行》是一首充满诗意的山水诗。通过对桃源县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一个和谐宁静、生机勃勃的美好世界。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