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月缧囚里,一年忧患馀。
疏因随事直,忠故有时愚。
道在身何拙,心安体自舒。
近来都勘破,人世只蘧庐。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其八

两月缧囚里,一年忧患馀。

疏因随事直,忠故有时愚。

道在身何拙,心安体自舒。

近来都勘破,人世只蘧庐。

注释:

己卯:即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苏轼任密州知州,时年四十岁。

狴犴:传说中的猛兽名,这里指监狱。

有感而赋:有所感触而作诗。

疏:疏放,不受约束。

忠:忠于国家、忠于职守。

道:此处指道家的无为之道。

身:自身,这里指个人修养。

拙:不足,不完善。

安:安定,宁静。

蘧庐:古人用以避风雨的草棚。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熙宁三年(1070)九月到十二月间所作的一组七言古诗。诗人当时担任密州知州,他在这组诗中,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社会、政治的看法和感受,表达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人生观念和道德理想。

“两月缧(léi)囚里”,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我在过去两个月里,一直被囚禁在监狱之中。这里的“缧”是指捆绑犯人用的绳索。诗人用“两月”这个时间跨度来形容自己被囚禁的时间之长,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失望。

接下来的两句:“一年忧患馀。”则表示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一直在忧虑和困扰之中度过。这里的“忧患”指的是政治上的种种问题和社会上的纷争与矛盾。诗人用“余”字表示这些问题仍在影响着他的生活。

然后诗人转向个人的思考。“疏因随事直”,意思是说,我在处理事务时,总是遵循着正直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这里的“疏”可以理解为疏离或远离,表示诗人与世俗的隔离;“事直”则是指做事公正无私,不掺杂个人情感。这句诗表明了诗人的独立思考和坚定立场。

“忠故有时愚”一句则表示,由于忠诚的缘故,我有时候会变得愚蠢。这里的“忠”是指忠诚和尽责;“愚”则是指愚昧和无知。这表示诗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过于坚持原则而忽视其他因素,导致自己的判断出现偏差。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感慨。“道在身何拙,心安体自舒。”意思是说,虽然我的道行并不完美,但我的内心却可以平静自如。这里的“道”可以理解为道德、修养或者人生哲学等抽象概念;“拙”则是指笨拙、不熟练;“心安”表示内心的安宁和满足;“体自舒”则是指身体放松、自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领悟,他认为只要内心平和,即使道行不完美,也可以过得很自在。

“近来都勘破,人世只蘧庐。”这句话则是诗人对整个人生的总结和看法。他意识到,最近他已经看透了人生的真相,明白了世间万物的本质不过是一片飘忽不定的草棚而已。这里的“勘破”可以理解为洞察或者理解;“蘧庐”则是古代用来避雨的草棚,这里用来比喻世事无常、人心难测。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世事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