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掩千山黑,孤灯伴不眠。
故乡在何处,今夕是穷年。
住世真无系,为囚已自然。
劳劳空岁月,得死似登仙。

【解析】

“除夜”指除夕。“门掩千山黑,孤灯伴不眠”意为:关门后万山皆暗,只有一盏孤灯伴我彻夜不眠。此为除夕夜,作者因思念故乡而无法入梦。“故乡在何处?今夕是穷年。”意思是:我的家乡在哪里呢?今夜就是一年。诗人在除夕之夜,独对孤灯,思乡之情难以排遣,因而产生了这样的感慨。尾联两句写自己的处境,“住世真无系”,意思是说,人活在世上,真的没有一个可以依附的。“为囚已自然。”意思是说,既然已经做了囚犯,那么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囚徒了。尾联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归宿的困惑以及对命运安排的无奈。这两句诗以“劳劳空岁月,得死似登仙”作结,意思是:忙碌而又虚度了漫长的岁月,死后倒好像是升上了天堂一样,这是对人生的讽刺。

【答案】

(1)译文:

除夕之际,门关闭了,四周黑暗一片;只有一盏孤灯陪伴着我彻夜难眠。

我的故乡究竟在哪儿呢?今夜就是我一年的时间。

人活在这个世上没有依附之处,既然已经成了囚徒,那就顺其自然吧。

忙碌而又虚度了漫长的岁月,死后倒好像是升上了天堂一样。

赏析:

这首诗写于除夕之夜,诗人身处异乡,不能与亲人团聚,只能借酒浇愁,但愁绪难遣,于是吟成《除夜》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首句“门掩千山黑”描写的是除夕之夜的景象。诗人闭门独居一室,周围是漆黑一片的夜色,唯有那一盏孤灯在昏暗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辉。这种环境营造了一种孤独、寂静的氛围,使得诗人的心情更为沉重。

第二句“孤灯伴不眠”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失眠之苦。诗人独自一人坐在窗边,面对窗外的黑暗,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这种思念之情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无法入睡,只能依靠那一盏孤灯来驱散寂寞和孤独。

第三句“故乡在何处?”是全诗的核心问题,也是诗人最关心的问题。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通过“今夕是穷年”来暗示自己的迷茫和无奈。这里的“穷年”指的是一年的时间,诗人用这个词汇来形容自己身处异乡的孤独和无助状态,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第四句“住世真无系”,是对前文内容的进一步深化。诗人感叹自己虽然身处异乡,但却没有找到一个真正的依附之所。这里的“依附之所”指的是一个可以让人在精神上得到慰藉和支持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归处”。然而,在这个繁华喧嚣的世界里,却找不到这样一个地方。这种无力感和无助感深深地刺痛了诗人的心。

第五句“为囚已自然”,是对前面几句情感的升华和总结。诗人将自己比作一个囚犯,认为自己已经陷入了一种无法摆脱的境地。这里的“囚徒”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囚禁,更是指心灵上的束缚和困扰。诗人认为,既然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囚犯,那么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个囚徒。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深刻反思和对命运安排的无奈接受。

最后一联“劳劳空岁月,得死似登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里的“劳劳”指的是忙碌、劳累的状态,而“空岁月”则意味着白白浪费了时间。诗人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忙碌而又虚度了许多光阴,死后倒好像是升上了天堂一样。这种对死亡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思考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

这首诗通过对除夕之夜的描绘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等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命运的接受程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