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洲棹影荻花凉,欸乃一声江水长。
赖有莼风堪斫脍,便无花月亦飞觞。
山中世已惊东晋,席上人多赋晚唐。
何处鱼羹不可饭,蚤拚泉石入膏肓。
山中
沧洲棹影荻花凉,欸乃一声江水长。
赖有莼风堪斫脍,便无花月亦飞觞。
山中世已惊东晋,席上人多赋晚唐。
何处鱼羹不可饭,蚤拚泉石入膏肓。
注释:
沧洲:指江中的沙洲。
欸乃:船桨声。
莼风:比喻秋风。
斫脍:切鱼。
花月:指月亮。
膏肓:病名,这里比喻疾病或痛苦的根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山中所作。首句“沧洲棹影荻花凉”,描绘了一幅沧洲棹影和荻花相映成趣的美景,营造出宁静而幽深的氛围。第二句“欸乃一声江水长”,则通过欸乃声的响起,表现出江水的流动与宽广,给人以深远的联想。接下来两句“赖有莼风堪斫脍,便无花月亦飞觞”,则是说有了莼菜之风可做美味佳肴,即使没有花月也足以让人快乐。这里的“莼风”指的是秋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斫脍”指的是用刀切鱼,象征着丰收和欢乐。最后两句“山中世已惊东晋,席上人多赋晚唐”,则是说在这个山中世界里,人们已经开始对东晋时期感到惊讶,而席上的人多是在吟咏唐朝的诗词。这里的“东晋”是指东晋时期,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晚唐”指的是唐朝的晚期,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时期。最后的两句“何处鱼羹不可饭,蚤拚泉石入膏肓”,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叹。这里的“鱼羹”指的是美味的鱼肉汤,象征着美食;而“泉石”则代表了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深深热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